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网络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慎独”意味着人独处时,在没有任何外在的监督和控制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传统社会的道德范式以服从为主,而网络社会的道德范式,只有上升至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层次上才具有自律性,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学术理论上对道德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调整人们以及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二是实现人的全面自我完善和手段。伦理道德的产生与形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共同的约束,而网络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我们既不能为…  相似文献   
52.
慎独,是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编辑慎独指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即便处在某种可松懈或只自由我监督的条件下,也应始终保持谨慎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状态和质量。编辑慎独主要有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53.
早在先秦时代儒家既已创造“慎独”的修身方法,即个人独处时,自省吾身,保持道德底线。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的人生哲学超越了传统儒学的“慎独”思想,积极面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保持自身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54.
慎独是指人内心的专注、专一状态,尤其是在一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坚持不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5句话、20个字涵盖了10个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相似文献   
55.
《爱莲说》以莲花自喻,托物言志,鼓扬君子形象。彼时思想界儒、释、道三家鼎力的时代环境,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形象自有一番趣味。它超越了儒家传统意义上的"慎独",强调入世;又忌讳一味追求"富贵",入世而不媚俗。本文试对此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6.
青少年处于人生特殊阶段,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感危机,加之互联网和移动数据终端的普及,青少年接触的信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易受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普世价值等不良思想影响。因此,青少年教育应注重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仍属于粗线条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忽视青少年的自我教育问题,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我国优秀文化精髓中寻找力量。慎独教育注重内省、自律,强调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自控力,并以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能自发自觉践行道德标准为教育目标,注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慎独教育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出一个全新的视角。慎独教育的成功需要家庭、学校、国家、社会及青少年自身的多方努力,致力于培养具有"慎独观"的新时代青少年。  相似文献   
57.
自省、慎独是儒家提出的重要修身方法,几千年来对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仍是当代青年培育高尚的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都与自省、慎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
大学生网络生活“慎独“精神的培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精神境界的概念,它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同样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分析"慎独"的本质精神,可以由"慎独"思想内涵及其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和道德要求的内在统一性,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培植"慎独"精神的途径,以充分发挥"慎独"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9.
桃源人,谨言慎行以求三朝无忧;太守,慎行以避欺世盗名;渔人,不谨言慎行,自取耻辱;刘子骥,轻信谣言,不慎独,终为此病终。故事中陶渊明写人,多只有地名、官职,却无真名;叙事,含蓄委婉,表济世救民之志。《桃花源记》外的陶渊明,身处乱世,谨守慎独,心系百姓的"三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足见其境界高远。《桃花源记》里外的慎独文化滋润着一代代华夏儿女。  相似文献   
60.
慎独:医学编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具备的道德修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要求,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学期刊编辑培养"慎独"精神对于传播优秀健康文化、维护医学科研的纯洁性、促进人民生命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慎独"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