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1890篇
科学研究   50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121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60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精准扶贫档案是接续推动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法宝。文章从本体内容与构成、利用主体与需求、记录载体与环境三个角度分析了精准扶贫档案所蕴含的参考价值,明确了精准扶贫档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同路径。提出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凭借多种数字技术,促进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建设,构建精准扶贫档案大数据云平台,推出精准扶贫档案一张图云展示,保障精准扶贫档案内容真实完整安全,实现精准扶贫档案参考价值均等化服务。从而保证精准扶贫档案参考价值的高效实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83.
边远民族地区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本文就长期形成的关于边远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和实施的扶贫措施的绩效与问题进行综合性评析,以期对于推动扶贫攻坚的的进程具有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84.
21世纪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1986年至今,中国政府开展大规模扶贫运动虽取得初步成效但形势依旧严峻。进入21世纪要切实转变扶贫思路才有希望在较短时期内取得扶贫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85.
物质贫困人口的精神贫困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缺乏摆脱物质贫困的精神动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精神状态,主要表现为"等靠要",是勤劳、自强、知耻等德性缺失的表现。贫困人口精神脱贫的道德要求是要知耻、自强、劳动。精准扶贫的道德支持是多元的:物质帮扶,奠定精神脱贫的外在基础;思想教育,唤醒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榜样示范,激发贫困人口的脱贫信心;规则干预,根治贫困人口的脱贫惰性;环境改造,营建积极向上的脱贫风气;科学用人,提高扶贫人员的帮扶水平。  相似文献   
86.
易地扶贫搬迁是"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工程,搬迁群众在心理适应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单从国家、政府及搬迁群众个人三个角度来看,都存在着封闭心理、排斥心理、抵触心理、不信任心理等困境.结合精准扶贫及易地搬迁相关政策,从国家、政府及搬迁群众个人三个维度来调适存在的心理困境,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不返迁不另迁、"能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7.
文章从师范大学生专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扶贫支教活动对师范大学生的教育实习、教育专业课程学习、教师专业精神形成等方面的影响。扶贫支教活动的开展,将会有效促进师范大学生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方式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88.
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加快改革转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关键。要以政府预算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改革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9.
职业教育扶贫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的现实选择,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扶贫对象贫困程度测量与认定模糊、扶贫措施与扶贫对象需求相脱节、多元协同主体缺失等困境,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结合乡村振兴总要求,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协同扶贫治理体系,提出了职业教育扶贫实施路径的策略。  相似文献   
90.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理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教育扶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紧密联系。从国家整体利益探究国家层面上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定位,从教育功能探究社会层面上将社会价值取向具体化,在个人层面上使公民价值准则落实到每项教育扶贫工作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扶贫理念、目的、管理的指导思想,教育扶贫工作的建设实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过程。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学术意义上有利于丰富教育扶贫研究体系;实践意义上有利于加强民族地区政府、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教育扶贫的地区稳定、共同富裕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