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2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动作的动力学特点。方法:采用比利时产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四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四次成功抓举动作进行分析。结果:(1)四人在抓举整个过程中,身体压力中心的左右波动幅度均大于前后波动幅度。其中发力阶段左右和前后波动最大,而下蹲支撑阶段和提铃阶段波动较小;(2)与其他阶段相比,下蹲支撑阶段的压力中心运动轨迹最小;(3)在抓举整个过程中,身体稳定性顺序为下蹲支撑阶段〉提铃阶段〉上举阶段〉发力阶段,阶段总压力差表现为发力阶段〉下蹲支撑阶段〉上举阶段〉提铃阶段。结论:四人在抓举过程中符合"近、快、低"、和下蹲"低、稳"的要求。付小娟需加强提铃和上举阶段身体的稳定性,郭晴和张茜需加强发力阶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当今我国男子举重的格局与我省的比赛成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4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成绩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目前我国男子举重广西、江苏位居全国前列,两广在中小级别上称雄,东三省则在中大级别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江苏发展较为全面,而我省只能在中大级别上有一定的竞争力;我省运动员抓举及挺举的成功率严重偏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讨女子跳高运动员力量素质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30名女子健将级运动员力量训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抓举/体重指数、半蹲/体重指数,发现4步助跑摸高对专项成绩影响较大,通过对其中12名现役健将级运动员力量与专项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存在不均衡现象,建议在训练中采取有效训练手段使力量与专项相适应.  相似文献   
34.
切尔诺梅尔金197.5kg抓举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友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67-169,172
通过《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管理、预测与分析》软件对切尔诺梅尔金在第26届奥运会上抓举197.51kg的技术分析,表明:切尔诺梅尔金发力阶段杠心穿越重心轨迹,杠心贴着重心向上而行,而两心相对最大偏差明显偏小;发力后杠心上抛速度大;杠铃上抛最高点相对高度高;支撑阶段身体下落快,人体重心向下的加速度超过了重力加速度;采用滑杠技术,突出“低”、“稳”支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5.
1研究目的我国的女子举重开展比较早,并且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有唐功红、刘春红、李卓、丁美媛等一大批女子举重名将在奥运会及世界锦标赛上摘金夺银。但是,在优势面前,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女子举重进入奥运会,世界各国也对该项目开始重视起来,竞争会变得更加激  相似文献   
36.
女子抓举技术动作肌电信号的时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砺  张兆华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31-32,34
针对江苏省女子举重队的现役队员,运用肌电测试仪对抓举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研究选取8块在抓举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浅层骨骼肌做同步肌电测量.运用相关软件得出8名运动员在3个不同重量的抓举全过程中8块骨骼肌活动的先后顺序(时序).运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其中的任意两块骨骼肌的发力时间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改进技术动作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38.
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三维运动分析手段对我国4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进行研究,深入分析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膝关节角、髋关节角、躯干角和杠铃垂直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的关系,揭示我国4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39.
1.前言 “抓举”——是奥运会举重比赛方式之一,也是举重比赛的第一项动作。因此,总结和分析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第一次试举失败的原因,并在今后的训练、比赛中加以重视、改进,有利于提高抓举第一次试举的成功率,有利于女子举重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0.
抓举训练中提拉杠铃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提拉杠铃的技术动作、提铃能力和发力特征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的好坏.在举重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常常采用宽速拉、窄速拉、宽硬拉、窄硬拉等练习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提铃能力.因此,对8名优秀举重运动员在抓举训练中采用这四种练习方法的相关运动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速拉类练习动作中,宽速拉对抓举提铃能力的促进作用大于窄速拉.(2)在硬拉类练习动作中,宽硬拉对杠铃的提起幅度要好于窄硬拉,但在对杠铃的提拉速度上要小于窄硬拉.所以,深入了解这些练习方法与抓举提铃技术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加深对这些练习方法的认识,还能为更合理的应用提拉类练习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