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篇
教育   286篇
科学研究   1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马克思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提出“按劳分配”的原则。列宁、斯大林发展了“按劳分配”学说,并在苏维埃建立和实践了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的收入分配制度。萨伊发展了斯密的要素决定价值论,提出了要素分配理论。中国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实践,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这样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上可以建立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的设想。即把分配分成两个层次,各个层次实行不同的分配原则,初次分配采取按要素分配原则,再分配采用按劳分配原则,并使这两种分配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在保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达到最终分配的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22.
严格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是以产品经济为其实现条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企业,因其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普遍采取的是按要素贡献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因此,将按要素贡献分配确立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基本制度,取代现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既与现实中实际采取的分配方式相吻合,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和客观要求。十六大提出的按要素贡献分配的立论基础,将要素按贡献分配确立为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并不意味着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3.
“部分先富,共同富裕”是对收入分配原则的创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部分先富,共同富裕”原则的运用,是收入分配方式的创新.这两个创新命题是收入分配理论的次优选择,是非均衡中间道路模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由于这两个命题各自都可以派生出三种分配原则或方式,成为社会主义三大收入分配思潮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和数量上探讨这两个命题的科学内涵.实行兼顾先富与共富原则,在高收入阶层收入大幅度增长同时,使低收入阶层收入保持适度增长;兼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在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使劳动者收入也保持一定幅度增长.科学的选择这种收入双增长的格局,是保证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国家在分配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高等院校教职员工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员工的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 ,按劳分配制度经常受到平均主义的干扰 ,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使一部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有的甚至产生消极情绪 ,从而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 ,在国际、国内人才竞争相当激烈的大环境中 ,高等院校在分配体制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按劳分配 ,排除平均主义的干扰 ,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5.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与按劳分配不是对立的 ,而是具有相通性和一致性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与按劳分配的一致性不仅表现为二者的前提与基础具有许多相通之处 ,而且表现为二者的依据与结果也具有某些一致性  相似文献   
26.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并得到党的十五大的确认。可以预见,这一个人收益分配原则的实施,将对我国居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对以上结论的再学习,再思考,一方面要认识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符合马克思一贯的经济思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针对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而带来的贫富差距,要有与之对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8.
按劳分配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必须从其思想的历史演进中去找寻,从逻辑角度加以分析,才能对按劳分配思想的理论价值做出全面的认识。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思想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逻辑归属,社会主义理想是按劳分配思想的逻辑目标。  相似文献   
29.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客观必然性、内涵及重要意义;在目前坚持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地位存在的一此问题以及如何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在实施主体,客体范围,分配对象,分配尺度,调控手段等方面都呈现出有异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新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