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篇
教育   286篇
科学研究   1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邓小平提出允许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的政策主体,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的必要要求,是立足于我辆有经济基础上的现实选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初级阶段的现实化,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92.
很早就想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写点儿什么了,自从在《山东教育(中学刊)》(2005年4月)上看到了司立霞老师的《农村教师: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一文后,自己内心的这股情感又涌动起来……  相似文献   
93.
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是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和逻辑起点.我国现阶段根本不具备马克思所讲的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表述的是与马克思不同的内涵,其实质上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即按劳动力贡献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客观经济条件决定了我们还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4.
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原则的理论 ,分析了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人类文明发展共性与社会主义个性的关系 ,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互为前提、互相包含 ,而侧重点有所不同的辩证统一关系 ,两者是从实践的视角和制度的视角 ,共同揭示什么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5.
在我国的分配制度构建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同时必须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这在我国具有客观必然性。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必须深化理论认识,实现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6.
创业企业作为创业投资中的主要风险源,那么在创业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员工之间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就成为了必要。所以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利益与风险相对称的制衡机制——员工持股计划对创业企业而言,有很大的适用性和重要意义,这对我国创业投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7.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因而为什么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也参与价值分配,怎样理解管理劳动、科技劳动也创造价值就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贯彻劳动价值论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深刻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准确把握价值的社会属性,严格区分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才能给上述问题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8.
杨安民 《课外阅读》2011,(10):382-383
我国的财富也在集中,贫富差距也在扩大。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从理论上是合理的,是有依据的。然而据报告,2004年中国最高10%家庭收入是最低10%家庭收入的32倍,2009年扩大到40倍。研究表明,我国贫富差距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改革效应,另一方面,是有关体制障碍,其关键在于:官本位与物为本的体制和非均衡的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99.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客观必然性、内涵及重要意义;在目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0.
分配制度是现行高中政治课教材的重要内容。其中教材对我陶分配制度中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了,必要的说明,但对“效率优先,兼顾公乎”的分配原则所作介绍对中学生来说,尚待进一步解释。本文试从其历史沿革的角度对此作一简要说明,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