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6篇
教育   6792篇
科学研究   1466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644篇
综合类   367篇
文化理论   77篇
信息传播   66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742篇
  2013年   711篇
  2012年   779篇
  2011年   989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902篇
  2007年   653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在最近两年零五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7.26%。宝盈泛沿海、国联安安心成长、金元比联宝石动力、金元比联成长动力、中欧新趋势、宝盈鸿利等6只偏股型基金取得负收益,其中宝盈泛沿海收益率为-12.7%,落后上证指数30个百分点……自金融危机之后,A股市场走势依旧沉重,尽管2009  相似文献   
162.
163.
德国企业把参与职业教育作为其责无旁货的社会责任,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着职业教育带来的社会成果.围绕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展开研究,以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成功经验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4.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靠教师激发出来的.学习方法是靠教师指导出来的,学习能力也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只有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才能有针对性地启发各类学生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活动.但是,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身心及外在环境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对学习形成了不完全相同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在个性中抓共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由思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5.
近日学校举行了一次调研测试,语数外全部参考,命题制卷,监考批改都可谓标准化操作。特别是命题,安排的都是有丰富命题经验的骨干教师,他们对编制试卷的要求烂熟于心,对内容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都把握得相当合理。但在批阅六年级英语试卷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可能有两极分化的现象,为进一步摸清情况,笔者统计了一下我校三至六年级的英语考试成绩,研究了一下分数的分布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6.
构建以消费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分配关系失衡制约消费需求的问题愈趋严重.通过调整分配格局建立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7.
采用稳健的创业管理模式,开拓出了事业新局,其动力是为了让名闻遐迩的中国神茶造福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168.
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如何才能使学生在中考、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孙维刚谈立志成才》一书中,可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9.
张云燕 《课外阅读》2011,(3):139-139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产生向往之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0.
德育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教育工作中起统帅作用,只有加强德育工作,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使他们自觉地按照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发展和完善自己,最终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