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99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05篇
综合类   85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浅谈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1)爆发力的训练方法;2)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3)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4)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5)力量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五个方面对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顿珠 《西藏体育》2004,(2):25-25
2004年4月25日至28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举行了全国男子古典式摔跤锦标赛。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各行业体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体育院校的近200名运动员参加了5个级别的比赛。西藏自治区体工大队选派5名运动员参加了各个级别的比赛。在比赛中,西藏运动员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发挥出了较好的水  相似文献   
13.
摔跤比赛中,凡以干扰对手注意力,使自己获得有利抓握位置和阻碍对手发挥进攻力量为目的假动作都可以理解为佯攻。摔跤比赛中常用的佯攻有下列几种:1.动作佯攻动作佯攻的目的是为了破坏对手的身体平衡。通过向对手的身体某一侧施加压力或把对手朝本方一侧位扯。推开对手,将对手上提或下压都能起到破坏对手身体平衡的作用。当身体平衡遭到破坏时,对手必定会设法来取相应的动作使身体维持平衡或改变身体姿势迅速恢复至原来的状态。此时,进攻就可以抓握对手有利的身体部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昆明高原训练过程中的身体机能和素质,进行追综测试和分析,初步掌握了运动员的机能和体能变化特点,为今后摔跤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安排提供了一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超 《中华武术》2004,(1):28-28
中华民族艺术瑰宝敦煌壁画,内容宏博,包罗万象,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五彩缤纷的形象的史册。  相似文献   
16.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士杰在为《执教成功之道》一书的序言中写到,“大凡优势项目之所以成为优势,概由不断的学习而发端,而长期落后项目之所以落后,首先是学习精神不够,对项目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深不透,而导致训练管理上的劳而无力”。  相似文献   
17.
本现察了17名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参加全国自由式摔坟冠军赛当中,随着比赛的进程其赛后血乳酸最高值呈现出运渐上升最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这提示摔政运动员肌肉的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会随着比赛的进行发生一定的下降。这一现象还提示我们摔跤运动员无氧训练的安排要有针对性。另外,应加强全国比赛过程中摔跤运动员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充实提高,优化教练结构是搞好我市体校摔跤事业的关键,严格的科学选材是搞好我市摔跤运动的基础,科学地训练管理,创造性地改革训练是提高我市摔跤水平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摔跤是一项技术复杂而又多变的运动项目,其斗智斗勇引人入胜;而随着摔跤运动的发展,对其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对过胸摔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阐述。1过胸摔存在的问题1.1两手抱握对方肩颈或腰部做动作时容易松手或抱不紧对手,这一错误动作直接影响动作进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抱腿动作是自由式摔跤站立技术中的基本进攻动作之一。本文对这一技术动作的准备姿势、方法、技术要领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