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周润静 《兰台世界》2014,(1):135-136
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一生创作的散曲有二百余首,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天净沙·秋思》和《双调·夜行船·秋思》,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这两首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心灵的散曲,来窥探马致远的创作特色和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32.
散曲取材日常生活化、情感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反映了元代士人对世俗生活的肯定和以俗为雅、极俗成趣、变雅为俗、炼俗为新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33.
论元散曲情爱作品中的进步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曲中的情爱作品将爱情从礼教的束缚和人欲的潜层中释放出来,并把它看作是人性自然而然的要求和美满婚姻的基础,将妇女看作是渴望爱情而且值得拥有爱情的一群。本将元散曲中的情爱作品放在中国封建传统化与俗化剧烈冲撞的大环境中,并结合社会历史化以及元代人心态来探究元散曲情爱作品在恋爱、婚姻、妇女待遇等问题上所表现出的进步观念。  相似文献   
34.
马致远,号东篱老,大都人,约生于1250年左右,卒于1321年以后。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因其杂剧有不少“神仙道化”题材,所以这位“曲状元”又被人称为“马神仙”。同时,他对散曲创作的贡献也很大,尤其是其隐逸散曲把元曲中的隐逸情调提升到了哲理层次。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儒家孔子的手段式待时之隐思想有着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5.
考辨现存元代南曲散套和南北合套之真伪,将直接影响我们对于散曲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认识,意义重大.通过对<全元散曲>所辑元代南套和南北合套中南曲曲牌的曲律学考察,并与"戏文三种"和<九宫正始>所存的元代南曲相比较,根据曲牌在历史演变中同阶段相应的原则,获得了新的见解:在现存于<全元散曲>的17套南套和南北合套中,有6套元曲,另11套为明曲.  相似文献   
36.
清丽派散曲是我国古代诗体文学中“雅化”一类的流衍,既是元曲雅化的集中体现者,又对明清散曲的雅化起了示范作用。迄今为止,对元代清丽派散曲列类研究的专论还很少,文章拟就清丽派散曲的思想倾向及其在中国文学吏上的地位和影响,作些尝试性的述论。  相似文献   
37.
通过考察苏轼诗词自嘲,嘲人的内容及俳优惯用文字技巧的使用状况,透过其表层俳谐情调,可见其深层所内蕴的“反常合道”之理趣,以及与元散曲特有的世俗化趣味的相通之处。苏轼在精神实质层次上开启了金元曲家之先河。  相似文献   
38.
王九思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位较为有名的曲学家,他的散曲题材丰富多样,而乐闲遣怀之曲即为其中一大类。乐闲遣怀之曲包括了放情山水的记游曲、淡泊恬退的隐逸曲、对酒交游的宴饮曲以及一些艳情曲;艺术风格情景交融,雅俗兼备,手法多样,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39.
散曲中"四季歌"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及与戏曲艺术构思方式上的相似性,显示了同一历史阶段中不同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规律性现象.  相似文献   
40.
散曲,一种被历史遗忘了的诗体和学问,在“五四”白话诗文运动的召唤下突然苏醒,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至世纪末已蔚为一门与诗词和戏曲相平行的独立学科。描写散曲学几起几落的盛衰消长印迹,记录那些曾在这一倍受冷落的边缘地带辛苦耕耘的学者,采集品味他们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思本学科的局限与不足,预测未来的发展走向,为新世纪有志修习此道者提供一个坚实的作业平台,已是世纪之交刻不容缓的学术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