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2篇
教育   1181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研究的崛起标志着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化研究源于60年代的英国,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以阿尔都塞为代表,强调主观意识的能动性,反对简单的经济决定论,但他对于文化结构--也就是结构对于主体的决定性的强调多少压抑了主体的反抗意义.葛兰西的理论则不像阿尔都塞那样,把意识形态和人类的主观意图同实践截然分开,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对立.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结构作了更为深入的分析.相对于以往的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出现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转移.文化研究重视的是大众文化--特别是一些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生产.对于主流文化所排斥的种种边缘文化和亚文化,文化研究也表现了特殊的兴趣.当然,文化研究对于大众文化的青睐,不会影响文学经典仍然充当文化研究中的主要话题,而且,即使在文化研究的名义下,文学批评仍然要坚持文本和形式的研究.总之,文化研究的出现表明,人们不再将文学想象为一个高贵的天堂,同时也表明,文学仍然可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62.
文本细读是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同样可以指导我们的文学教学实践。众所周知,文学是人学,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不是阐述道理或介绍某方面的知识,而是抒发创作主体的内在情感。文学语言以审美为目标,对结构和语言的经营是文学的全部奥妙,语词的音乐性和陌生化常常是作家追求的目标,超常规的语法运用和模糊的聚合关系的营造是他们常用的手段。语文教学的本体是言语,语文课是言语课,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各项言语活动技能,并以此提高语文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细读,不妨从品  相似文献   
63.
邓蕙 《天津教育》2008,(3):23-26
陈洪: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栖霞县人。60年代就读于天津市南开中学,1968年10月下乡至原籍,1978年10月考取南开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王达津先生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88年晋升副教授,1991年升为教授。先后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思想史”、“中国小说理论史”等课程,  相似文献   
64.
古代的文人墨客将吟诗作赋方面的趣闻逸事编纂成集,名曰“诗话”、“词话”,其中不少都已成了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令人如果有兴趣将有关中小学生考试方面的珍闻趣话搜集整理出来,我想一定可以编出一部厚厚的“试话”,也许会成为教育史上的奇书。这里先奉上“试话”素材数则,供有兴趣者甄选。  相似文献   
65.
精神分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学说。最初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以后形成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并广泛影响到哲学、文学艺术和文学批评理论等各个领域。精神分析学批评是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解析创作的原动力、文艺的功用等重大问题的批评流派。  相似文献   
66.
文气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气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论题。运用文气论的基本观点说明作家自身建设,说明文学创作某些玄奥的心理活动,说明文学接受和批评的一些重要现象,有着其他理论不能替代的作用。所谓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只能是在对其重要论题进行具体的新阐释的基础上,找出其当代价值,并运用于创作和批评实践以及理论研究,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7.
68.
宋人生活情趣盎然,善于观察,在各类文学批判中广泛以生活为镜,以生活为喻,在诸多劳作、角力和游戏消闲中感知、发现文学创作的规律、原理以及作家作品的特点与价值。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同样亦是文学批评的源泉。宋代文学批评取喻对象的生产生活化,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中国人象喻思维的特性,它是民族审美心理在文学批评中的"结晶"。对这类文学批评的梳理评述,虽对宏大文学批评史的建构无更多的"促进",但却让我们对宋人文学批评的特色有更深入、更直观的体认。  相似文献   
69.
Vanity Fair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威廉·萨克雷经典代表作,书中深刻揭露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趋炎附势、尔虞我诈的丑恶现实。萨克雷文笔细腻,将讽刺寓于幽默之中。我国翻译大家杨必女士准确、地道地再现原作风格,译作自问世以来,备受读者欢迎。杨女士对译文本文"空白"的处理恰如其分正是译文大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0.
“虚实”与“雅俗”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随对著名范畴,也是小说批评史上长期争论的论题。本文围绕这两大论题,系统地梳理了明清小说“补史”论各家各派的理论主张,比较分析了各家各派理论的异同、优劣和理论得失,总结了各家在小说理论批评史上的建树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