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2篇
教育   1180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81.
感悟式思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感悟式教学借鉴了多种教育理论,是在"启发式"教学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紧密贴近《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实际而提炼出的一种教学模式,采取师生互动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启发式"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核心是感悟式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82.
正陈国恩教授的《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近期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他辛勤耕耘的重要收获,也是他学术风格的又一鲜明体现。陈国恩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多年,成果丰硕。从早年的《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到后来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文学批评与思想争鸣》及今天的《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等,他的中  相似文献   
83.
这是一个大而无当的题目。然而,在过分耽溺私我、梦呓与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当下,兴许奢谈一点“宏大叙事”更有利于寻索理性原点的车尘马迹。  相似文献   
84.
从网络文学批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文学批评再现了古代文学批评的风貌,这种再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多元化的社会生活造就的欣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篇幅短小自由的点评式的批评方式;整体性思维下的意象化的批评语言。提出了应当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网络文学批评的建议,希望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5.
书评探源     
现代意义上的书评是近代受西方报刊书评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我国书评活动与传统的目录学、文学批评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分析它。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认识现代书评。  相似文献   
86.
87.
88.
儿童文学作家、编辑要怀有一颗“童心”,儿童文学创作、出版要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儿童文学作品需借助艺术的手段来实现其教育功能等观点,是陈伯吹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做出的不为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和专业知识系统所兼容的理论思考。他以纯真的知识理性和微弱的一己之力抵抗强大的意识形态暴力和特定的学术潜规则,他所带给中国儿童文学历史的不仅仅是一些可能更接近事物真相的专业知识,更是一种在特定时代极为稀缺的学术道德和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89.
走向学术化的文学批评--苏雪林文学批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现代独一无二的女性批评家,苏雪林的作家作品评论带有鲜明的文学史色彩,加上周详细致的分析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使她的文学批评具有了学术的品格.在广泛的比较中准确地揭示批评对象的独特风格是她常用的方法,飞扬的文采又使她的批评充溢着美的气息.但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的倾斜,又造成了她的某种偏见和失误.苏雪林是一个值得后人认真阅读的复杂"文本".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责难文学批评的文字渐多起来,人们普遍表达了对当下文学批评现状的不满,不可否认的是,文学批评陷入了困境之中.我们面临着很多迫在眉睫的疑问和困惑.面对一个文学作品或者艺术品,批评家们做出了截然相反的美丑判断并彼此争论不体,让人莫衷一是,他们的声音很难被认同和接受了,甚至会被认为是团体党派之争,这是学理上的困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