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7篇
教育   1885篇
科学研究   604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708篇
综合类   211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0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很多弧圈型打法的选手只会拉不会打,这是因为拉球的击球点比较多,既可以在球的上升期,也可以是高点期,还可以在下降前期,甚至在下降期都可以拉球。拉弧圈球时,手相对沉得比较低,摩擦的成分要多一些,击球也比较稳健。而正手攻球则必须在球的高点或高点前期击球,攻球时撞击多,摩擦要少一些。  相似文献   
42.
通过物理实验中的一些典型内容来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教学上的改革来培养和增进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3.
头顶球的击球位置高,是争取时间和空间主动的重要手段。它快速简练,适用于进攻和防守,是一项重要的足球技术。练习1. 做各种头顶球的模仿练习。要求:严格按照头顶球动作方法。目的:体会动作全过程,形成动作表象。练习2. 自己双手举球固定在头前,用规定部位去触击球。要求:颈部紧张,短促有力。目的:体会触球部位,养成顶球过程中注视来球的习惯。练习3. 两人一组,一人分腿双手举球至另一人面前比头略高,另一人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放于举球人两脚间做原地顶球练习。要求:后蹬和摆体动作连贯。目的:体会额触球时机及顶球力量。练习4. 利用吊球进行…  相似文献   
44.
姚坚 《乒乓世界》2003,(10):58-60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当一代传奇渐行渐远,我们回望以他命名的系列球板,并不只是怀旧,也不仅仅是为了把玩其中的经典之作,而是因为,一部老瓦球板列传,就是过去20年中瑞典制底板流变历程的缩影。你是直板还是横板,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启示:怎样在自身球伎和年龄见长的同时,让自己的球拍也因势而变。  相似文献   
45.
校对的"察"与"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校对主体对校样差错“察”与“断”的结合。“断”是“察”的结果,“察”是“断”的前提。“察”就是在校对差错时善于察其源,观其形,识其义,辨其音。  相似文献   
46.
《掷球运动》2004,(2):15-15
“疯狂吧球”是直滑式桌掷球的一种趣味娱乐型打法,其特点为趣味性强,可提高准确性并自娱自乐(可一人自娱)。  相似文献   
47.
《掷球运动》2004,(1):19-19
草地(滚)掷球的发球技术对每位球手都非常重要。从观察球道、预测距离到发球的基本动作、路线、力度都会影响球发出后的滚动轨迹和速度,对球势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范杉 《掷球运动》2004,(4):30-31
第四届世界女子金属地掷球锦标赛于2004年9月7~11日在法国巴黎近郊蒙特莫莱市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12个国家代表队参加了此次比赛,它们分别是法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南斯拉夫、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智利、巴西、突尼斯、澳大利亚和中国。  相似文献   
49.
乒乓球两种多球训练方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球训练是提高乒乓球运动员技术、专项素质及意志品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本文以少儿乒乓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论证“一球一击”与“一球多击”两种主要训练方法,以减少盲动性。  相似文献   
50.
王应 《体育教学》2003,(5):49-49
拜读了本刊2003年第2期《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教学要素》一文,感到童健老师从正手攻球教学中的心理调节、技术动作的学习与掌握和教学比赛这三方面来谈正手攻球的教学训练,确实大大缩短了学生掌握动作的时间,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准确性、牢固性和实践运用能力。但笔者就文中童健老师提出用击打悬吊球来体会正手攻球时又打又摩的感觉却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愿与童健老师探讨。我们知道,攻球技术是各种类型打法、各种层次选手所必备的得分手段,其特点是速度快、力量大,应用范围广。它是进攻型选手的主要技术,更是衡量打球者实力和风格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