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97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两千多年来,老子提出的“无为”思想对中国历代统治产生深刻的影响。今天,用现代领导学的观点来审视和考察老子“无为”的思想,就不难看出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了许多的现代领导学所提倡的领导工作方法,为今天的领导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弼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以无为本”的“无”是什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该文从“无”的特性,取名“无”的原因,怎样认识“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认为王弼哲学思想中的“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被认为一种客观仔在.“无”没有仟何可直接感知的具体属性.但它却拥有万有的一切属性,万物因“无”产生,又复归于“无”。  相似文献   
13.
老子思想中重要的政治观就是无为,即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纯任自然,按照内在的法则和规律办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中所体现的核心精神就是和谐.老子政治上的和谐包含己和、人和、物和三个方面,"三和"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我们今天的和谐政治观有深刻启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主张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4.
"无为"思想是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淮南子》在以"道"为本体的基础上对老庄的"无为"思想进行了扬弃,同时融入改造了的儒、法两家的思想,使"无为"达到其哲学含义的最高水平,展示了汉初调和、致用的学术取向与思想特质。在政治层面上,《淮南子》通过"因"、"权"的运用对君主的"无为"加以拓展,强调"无为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教育借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潮流中,儒家思想以刚健有为、注重主体精神的"有为"理念成为进德、修身、立业和积极入世的弘道,而以老子"无为而治"为代表的道家学理却往往被看作消极遁世、封闭落后的学识而予以否定.实际上,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无为"理念涵化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和注重客观、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原则,道家与儒家"有为"政治一起"相异相济、殊途同归",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两大基本派别和中华文明的慧命哲学,对当代教育亦具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敏 《文教资料》2011,(6):64-66
语文教师以“无为”催发学生的“有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切切实实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失为一条构建有效阅读的好途径。教师应注意以“无为”引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善待学生的提问,宽容学生的异议,鼓励学生放飞思想的翅膀.等等。  相似文献   
17.
无为不是不为,不同学派的无为思想在强调其工具和目标价值上各有侧重.高校辅导员应借鉴无为思想,在面对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他为"、"错为"、"不为"和"多为"等问题时,做到"立足本职专精而为"、"遵道守法顺理而为"、"与时俱进因势而为"和"正身任贤率众而为".  相似文献   
18.
何黄海 《辽宁教育》2005,(11):50-51
教师如何认识自己的课堂行为?这是新课堂建构必须首先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一个普遍的教学现象是,教师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常有意无意地夸大和泛化自己的力量,似乎只有将教师的课堂干预发挥到了极至,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进入积极、高效的状态。那么,如果教师采取一种简洁、有时甚至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的视角来考察,古典诗歌创作"以无为有"的审美内涵并不局限于言、意关系上的"无辞有意",其审美范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无言而妙"、"无迹而神"和"无理愈佳"。  相似文献   
20.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