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99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崔晟 《宜宾学院学报》2007,7(4):113-114
谭峭的《化书》遵循老子“虚静无为”的治国理念,他认为由于统治阶级的多欲而使民众脱离正常的社会生产,天下游食者众而生产者少,而儒家的所谓礼乐道德等无助于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统治者应当遵循老子的无为理念,从自身做起,俭而少欲,使民足食,这样才可以实现社会的安定和统治的长久。  相似文献   
22.
"无为"与无为教育法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什么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呢?下面这个例子或许能说明:一次,邓小平在某百货商场为孙子买了两打铅笔和两打橡皮,并对营业员解释说:"铅笔是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的,橡皮是让他们改错的。"实际上,他用铅笔和橡皮说明了老子所说的"损益"的道理。很多人对老子  相似文献   
23.
管理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定学得来,也很难教得会,嫁接和移植都不是良策,它往往是一位校长的个性使然、阅历沉淀和学养所致。当校长,并非是我原初的人生理想,但既然做了校  相似文献   
24.
在第八届“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后,秦一骁提前被北大录取。许多人认为孩子如此出色,父母的教育一定是经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可他的父母却认为,培养孩子最好的办法是“不管”。  相似文献   
2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即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只有找到自己的个性与1121课堂教学模式的契合点,才能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为此,我们要践行老子"无为"的思想,不做无用功,不该干的不干,该干的必须干。只有这样,懂得偷懒,给学生一片思考的空间,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26.
道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流传很广泛的一个学派。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老子"无为"政治思想的理念及自然无为的态度,使人们进一步领会"无为"思想中的"有为"价值。  相似文献   
27.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可是也带来了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后果。重新审视老子的"无为"思想,挖掘其内在的"低碳"意蕴,为低碳生活、低碳文化和低碳哲学提供传统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2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从师生关系双主体出发,该放手时就放手,唤醒学生学习的潜能。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还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引导学生学习走向更高效。  相似文献   
29.
兴趣与人生     
小孩子的游戏,最有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在游戏中,小孩子作某种事,完全由于他的兴趣。他可以写字,但他并非欲成一书家。他可以画画,但他并非欲成一画家。他更非欲以写字或画画,得到所谓"世间名利恭敬"。他写字或画画,完全是无所为而为。他作某种事,完全是乘兴,他兴来则作,兴尽则止。所谓"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他作某种事皆是顺其自然,没有矫揉造作,所以他作某种事,是无所为而为,亦即是无为。当小孩子时候的游戏,是人的生活中的最快乐的一部分。道家的理想的生活,即是这一类的  相似文献   
30.
以技工学校电工实习为例,实施三为循环法教学比传统的实习教学取得更显著的效果,最终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