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99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老子的"无为"思想,是肯定"作为"的,他把"无为"看做实现"有为"的一个独特途径和方式.老子"作为"思想的内涵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观,超越生命的精神,倡导积极的价值追求,等;"作为"效益的保证因素有: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度尚俭的态度,维护社会公正,拒绝虚化、异化,等.  相似文献   
72.
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出于启蒙和救亡的需要,文学中常见的是理性精神关注下的社会历史内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占据主导地位,浪漫和诗意渐次退守边缘。当许多人都致力于描绘历史运动和人生苦难之类具体明确的社会现象的时候,沈从文却在那里费劲地企图表现一种自然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他创作的出发点,也是他用来建造自己小说世界的基本的材料。不论我们预备从怎样的角度去评判他,最初的分析恐怕都应该从这样的基本认识开始。  相似文献   
73.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其构建中, "过即"、 "过离"走的是两个极端,只有"若即若离"才能形成良好而高效的师生关系."若即若离"师生关系的基础不仅在于哲学上的"中庸之道"、"反者道之动"和"无为而无不为";而且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角色特征也为其提供了心理依据;同时当今的教育现实也决定了教师不得不若即若离地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74.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我们地理教师制作课件、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要求,运用乡土地理素材的课例教学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怎样去选择适当的乡土素材去设置情境化案例对于落实地理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下面通过乡土地理课例的制作及反思过程来阐述地理教师的初心,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原则。  相似文献   
75.
76.
无为思想作为战国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共同“母题”,并非专属黄老道家,除黄老学派外,尤以儒家。无为思想最为突出。在汉初政治中,首先提出无为的陆贾不仅继承了儒家无为思想,而且在这一思想的时代改造中,将周公拉到了无为范畴中,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儒家的礼乐教化。由于刘邦的离世,吕后对陆贾加以排挤,这一思想逐渐转为黄老无为,其中完成转化最为重要的人物是曹参,在治齐的过程中,他抛弃了儒家无为,而采纳黄老无为,并最终推至全国。黄老的上台既是当时具体政治环境的综合后果,其思想特点也决定了它左政治峰活巾的暂时牲.  相似文献   
77.
黄忠晶 《重庆师专学报》2008,27(2):50-52,99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思想不是庄子的思想,它应该是夹杂在《庄子》一书中的其它思想流派的东西——是儒家的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庄子的思想应该是“无为不治”。建立在“无为不治”的思想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78.
无为理论与当代西方企业管理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西方管理理论呈无为理论方向发展趋势,无为理论研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9.
生命的价值     
一次与办公室的同事闲聊。同事说:“刚毕业的时候就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可当工作十几年后回过头来看看,既没有当上干部,又没有能成为业务骨干,总觉得自己是碌碌无为。没有一点成就感。”我没有辩驳.而是笑着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80.
在高三政治复习阶段,教师由于对高考的种种担心,以及受到自身长久以来所秉持的各种经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往往容易过度地控制课堂,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挤占学生的自主空间,从而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师生互相抱怨的困惑局面。这种问题的出现症结就在于教师的过度作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无为”思想来规范并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教学合一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