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99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21世纪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世纪.只有深入分析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及特征,才能提出和认识学习型学院组织的"双元双层"的功能特征、扁平化和无为而治的结构特征、营造开放的组织文化的文化特征,从而促进学习型职业技术学院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2.
老子是第一个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和大道联系起来思考的思想家。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这从本质上提升了“仁”的品格,从内涵上扩大了仁的人性表达,是真正意义上的仁论本体论思考;老子“仁”的本质特征乃自然无为,这是老子仁论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老子仁论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其思想奠定了中国仁学发展的基础,儒家仁学发展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与老子的仁论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独尊儒术     
春秋战国,思想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秦依法家思想统一天下,但又短暂而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放弃法家思想,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可文景之后又出现了一些棘手的新问题,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即位后,极力想加强中央集权,开拓疆土,道家思想明显不合适宜,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迎合汉武帝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实现了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此后儒学逐步成为正统思想。  相似文献   
84.
从《庄子》关于道本身的无为无形又可得可信的特征,以及道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作用上,可以理解《庄子》道的思维特征及其对哲学的贡献;但《庄子》在道与物的关系上虽有精辟而深邃的观点,最终却失之于其相对主义方法论,“道”从一般的哲学抽象范畴变成了神秘主宰物。  相似文献   
85.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应发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老子《道德经》的大成管理智慧与和谐思想,一方面要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遵循企业管理的内部客观规律,对企业实行人本管理,顺应自然,顺应民意民心,顺应企业发展规律,从"无为"到有为;另一方面要求领导者把握"四自"和"七善"的为政德操艺术,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6.
无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它提倡自然无争的心理状态,遵循客观规律的处事原则,追求和谐的发展思路。它对当代治国、企业管理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88.
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达到空前规模,高等教育正处于从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期,高等教育在招生质量、教学质量以及师生资源互用等很多方面存在困境。但高等教育仍然担负着为国家、民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与中国传统思想精华相结合特别是与儒家道德思想相结合已成为很多学者的共识。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中倡导中国道家“无为”思想精神具有可行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89.
《安徽教育论坛》2006,(5):F0003-F0003
无为第三中学是按照无为县委县政府“一次规划到位,分期分步实施”和“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于1999年始建,2001年建成的无城新城区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现有初、高中教学班47个。学校招收高中学生,缓解了城区工薪阶层和平民子女上高中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
本文联系浙江个私经济的发展实践,分析了“无为”与“有为”的辩证关系,进而提出改善发展环境的关键是政府必须依法行政、辩证施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