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校本管理是指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所有遵循民主参与规则的人(或组织)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的一种民主管理模式.这些民主参与规则就是参与者自愿、真诚参与学校的决策,并积极主动地为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本文在批判、反思学界已有校本管理旨趣的基础上,对校本管理旨趣中的民主内涵进行了深入地理解,构建了校本管理的民主旨趣模式.  相似文献   
82.
当前主体教育研究面临着“过时论”、“抽象论”和“终结论”的挑战,需要认真审视主体教育的现实针对性、理论定位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人的主体性的成长和主体教育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尚未过时;主体教育不是抽象的哲学理论,它为当代教育实践明确了新的价值取向,为科学的认识教育活动中人的特性、教育过程的性质以及科学地揭示人的发展机制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立足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带来的活动的交往性,以及文化的群体性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可能和制约,将促动对主体性的内涵、生成发展的机制以及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83.
生态治理尽管常被冠以"工程"之名,但却鲜有以工程思维和工程理论作为生态治理研究的切入点。作为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生态治理向现代化方向纵深发展需要进行整体分析和系统思考。通过问题指向和价值定位的深度融合、社会工程和自然工程的协同耦合、多元主体行为规制的系统整合明确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趣、实践逻辑以及核心策略,从价值观、方法论以及实践性等方面对生态治理进行多重建构,进而在整体性上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84.
王奎光 《文教资料》2012,(31):45-46
阅读要有高尚的目的,使学生养成阅读原典与阅读经典的良好的专业阅读习惯,坚决杜绝低级趣味、急功近利等不良阅读习气,这对于从事专业学习与专业研究的中文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5.
86.
当新课程改革的重心由纲要、标准等的颁行转移到课堂教学实践的纵深落实之际,一种彰显实践旨趣的课程与教学研究范式呼之欲出。这一研究范式至少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7.
《西游记》以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为演义线索,塑造了仙界被贬饱受磨难的金蝉子、大闹天空的孙悟空、借酒调戏嫦娥的猪八戒、失手打碎琉璃盏的沙和尚等一系列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从而使这部神话作品始终洋溢着韵味隽永的文化旨趣。  相似文献   
88.
不同时期教育政策研究有着不同的研究旨趣或意图,旨趣的变迁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内涵、内容取向与研究范式。比照国际教育政策研究的三次旨趣变迁,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政策研究也逐步发展了从政府管理取向到学科科学取向到综合理解取向的研究线索,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本土特征,暴露出政府主导性、结构性失衡和基础性薄弱等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旨趣变迁及其本土特征的解读,获得有关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现状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关照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9.
马翠明 《大观周刊》2012,(17):9-9,12
《具体的辩证法》的主旨是探究人与世界的关系,以摆正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本文试从科西克的理论旨趣和他对其它哲学思想的审视中考察“人与世界关系”研究在其理论中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90.
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觉的语文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