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5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9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写好教学札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素材、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写教学札记,同时介绍了写教学札记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只是一篇读史札记,无意详论庚子义和团事件表现出的各种历史转折,仅侧重于其中一个带倾向性的侧面,即传统文化中属于“子不语”的怪力乱神怎样以一种诡论性的(paradoxical)方式从异端走入正统。所谓“表现”者,即所涉及的历史转折可以是,但不一定是义和团事件所“引起”或“造成”的,而是前有渊源,很大程度上恐怕是通过这一事件凸显或明朗化而已。可以说,这一异端正统化的转变上承太平天国运动,下及新文化运动,其影响之余波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103.
这是两篇秦史研究札记:一为秦代士兵能否邮寄钱物问题,一为秦代民众债务负担问题。研究表明:秦代士兵不可能从家中邮寄钱物,因而秦代士兵不可能自备衣物。秦代民众负担沉重,不仅来自兵役、劳役,还有因苛捐杂税和法网繁密导致的可怕债务。  相似文献   
104.
与大师同行     
又一次捧起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已经记不起是第几次阅读了。但每次的阅读,都能给我心灵强烈的震撼。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读了很多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很少有像这本书一样如此打动我。我贪婪地吮吸着书中的教育乳汁,联想自己的教育教  相似文献   
105.
本刊连续三期发表了陆安老师的文章,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青岛市历史课程改革的清新之风。正如陆老师所说:“经过课程改革的洗礼,历史课终于焕发出它应有的生命力,历史教师终于可以找回失落已久的职业自豪和创造自信了,历史课终于可以成为智慧、知识、激情和能力交织出不可重复、不可再生的具体情境了。”目前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一些教师反映,课改越改越难,越改越繁,越改越累,那么,出路何在?青岛的课改实践或是一个较好的回答。课程改革是一系统工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育目标,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测评标准,它们缺一不可。陆老师的三篇文章勾勒了青岛课改的一个侧面,希望对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有所启发。我们期待着与你们一起分享更多的课改成果。  相似文献   
106.
107.
袁国 《语文天地》2009,(11):44-46
指导思想: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华东师大资深教授巢宗祺认为:语文教育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学习应重视感性把握。  相似文献   
108.
在教学设计中研习他人的设计理念,引入先进合理的设计,以完成自己对课文的教学设想,拟写出自己的个性化设计,这是每位教师在备课中常见的做法。笔者在进行《江南的冬景》一文的教学设计时也是先向他人学习。但遗憾的是,所看到的一大堆的设计基本上都是一种面孔——在“导入”之后,先进人“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速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9.
9月,又到了新生入学的时候了,有许多孩子就要走入小学的校门开始新的生活。家长对刚刚开始上学的孩子应该是怎样的心态?当孩子开始学习后遇到困难怎么办?本期刊发几篇文章,给初入学孩子的父母提供些可行的方法,希望孩子顺利开始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10.
《寡人之于国也》编选在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第六单元,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在本文里,作者提出实行“仁政”才能统一天下的政治主张。文章虽然是节选,但在尺幅之间也能体现作者基本、一贯的主张。孟子的文章一向以雄辩著称,善用譬喻、排比增强说理的气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