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6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论快乐哲学与林语堂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语堂从他的“快乐哲学”出发,批判现代教育在宗旨和方式上违背了教育的本意,因此提出自然人性的教育原则和自由的教育模式。这些对今天的教育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32.
张晋尧 《现代英语》2023,(13):90-93
隐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语言现象,在各类文化作品中常常出现,并在各类翻译难题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以中国古典文化经典《道德经》为例,通过分析林语堂所著英译本中的汉英隐喻翻译策略,以及对比分析原文与译文,揭示隐喻翻译背后的文化考量与策略,探究其译文如何达到“美译”之境,深入探讨在跨文化翻译中如何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33.
梁世和 《中国文化》2013,(1):174-181
林语堂(1895-1976)是中国现代着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学者。吴经熊(1899-1986)是二十世纪中国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学家、人文学者。二人是中国现代史上两个着名的基督徒知识分子,分别着有《从异教徒到基督徒》①与《超越东西方》,对自己的信仰历程进行了详细记述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734.
因为工作,需要对宋代历史略有了解;因为宋代历史,想起苏东坡;因为苏东坡,找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因为这本《苏东坡传》,对我们正在从事的外宣工作产生了联想。  相似文献   
735.
如何让中国文学走出国门实现跨文化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林式译本《浮生六记》成功再现异质文化,广受西方读者的喜爱。鉴于此,以林语堂《浮生六记》为例进行英译研究,以翻译生态论为引导,选择与适应生态翻译环境,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实现中国文化的输出,深入了解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思想与策略,从而打开文化翻译的镣铐实现跨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736.
意象是文化与情感的载体,文章以苏轼诗词中的意象为研究对象,以林语堂译本为例,通过分析意象背后蕴藏的文化与情感,来讨论该译本中意象的传递效果,以求对诗词的意象翻译提供参考。文章发现,意象背后的文化与情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传递,因此译者要灵活采取翻译方法,最大化地再现其内涵。  相似文献   
737.
林语堂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立足中国传统美学,提出文学有“声音”“意义”“形式”“文气”和“传神”五种美感,并借由其英语文学作品传递中国美学和中国文化。林语堂的“五美”在文学中相互独立,在内涵、所指以及文学效果上均不同,但又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共同构建出林语堂的中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