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1.
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丁月牙副研究员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西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女性教育的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EMA010462),日前通过了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结题鉴定。  相似文献   
22.
陈莉 《教育》2009,(5):5-5
教育部近日表示,12年义务教育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目前国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等于普及12年义务教育,目前国家尚没有这个财力。这多少让人有些难以信服。据中新社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书记王乐泉2008年11月23日称,新疆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三贫困地州将率先实行高中阶段免费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力争2015年在全新疆基本普及12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23.
游民族村     
首先映人我眼帘的是民族村的大门。大门两旁有许多美丽的鲜花,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似雪……走进大门,绿草如茵,小草间不时点缀着几朵叫不上来名字的野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  相似文献   
24.
“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对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的少教民族村寨来说,村民能否积极有效地运用大众传媒并展开相应的传播活动,进而为自身权益的声张和自我发展道路的发掘寻求新的渠道或方式,成为媒介化社会中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一个思路.少数民族村民传播实践活动及理念的提出,其核心就是要让村民自主地认识和运用媒介、自主地生产信息和传播信息,自主地把信息传播活动与实现社会建构有机结合,最终达成参与式的媒介和传播实践的目标.文章以云南省一个普米族村寨作为调查和实践的个案,分析了在媒介参与实践开展一年多的过程中的得失利弊,认为:村民媒介参与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增强边缘性群体在发展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进而寻找乡土社会“自有”的发展脉络,发掘当地人特有的“地方性知识”,发掘自身独特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5.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的感知是衡量目的地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针对旅游业现有的游客服务质量感知量表仅关注于对服务过程的测量而忽略了对服务结果测量的现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个人访谈法,运用SPSS16.0和AMOS7.0统计分析方法,开发了中国情境下的民族村寨游客服务质量感知测量量表。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31个题项,其中保证性、可靠性、移情性、响应性和有形性5维度是对服务传递过程的测量,文化学习、压力释放和审美愉悦3维度是对服务结果的测量。实证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有效地对游客的服务质量感知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26.
2011年始,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投资成立了乌鲁木齐标杆集书刊设计有限公司。公司设置了设计部、照排中心、数字短版输出中心、业务部四个职能部门。公司主要承揽社内外(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5个文种图书及报刊的设计、排版制作、短版输出,同时还开展图画绘制、企业宣传册的设计印制等工作。公司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本着以人为本,创意为先的理念,为探索大自然的真谛,坚持用设计的行为传达生活本真。  相似文献   
27.
王建珂 《青年记者》2012,(15):15-16
一 我1958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疆日报工作.在30年的新闻生涯中,多数时间是做夜班编辑,同时也多次外出采访,曾四下边远贫困的南疆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每次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的时间,亲身感受到了记者工作的艰辛. 如实报道新闻事件,是记者的天职.  相似文献   
28.
贵州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以黔东南州南花村为例,研究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村寨应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旅游开发的核心,实行“政府扶持,社区主导,村民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保持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29.
民族村镇旅游地家庭旅馆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是民族村镇旅游经济体量的主要增长点。然而,在边远的民族地区,家庭旅馆核心产品的食宿和劳务服务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家庭旅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民族村镇旅游地家庭旅馆服务质量现状,在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村为例,分析家庭旅馆在体验环境、食宿提供及服务技能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市场需求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0.
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发展仅有30多年的历史,贵州西江苗寨是发展迅速的民族村寨之一。2008年政府主导开发后,其旅游产业突飞猛进,成为其他村寨旅游开发的效仿对象。然而在取得各类成绩的同时,由于其在开发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与问题。现有开发模式是否能够既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又保证当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发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