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19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2011年10月-2012年5月,“湄公河惨案”使大湄公河地区以血腥方式引起了世人关注.本文基于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面临的国际新形势、中国参与资源合作开发新矛盾的分析,认为中国应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资源合作开发和安全秩序的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
马聪 《科技风》2013,(14):206-207
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开展以来,云南同次区域国家的科技合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历程,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梳理了云南与次区域开展科技合作的动力因素,并对未来参与次区域科技合作的重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3.
次区域经济合作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对概念被提出,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概念,以与国内次区域经济合作相区分。当前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重要性、性质、机制、模式、因素、实证等方面进行分析,但就次区域合作内部一体化条件、合作地域考量、合作模式选择、合作机制、效应分析等方面的问题缺乏统一的认识,未真正形成理论体系,还需要广大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洪昆辉 《中国软科学》2004,(10):113-120
论文提出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建立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三条经济走廊的设想,并分析了三条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条件、可行性及对中国和云南省的重要战略意义,阐述了三条经济走廊的建设计划及实施项目,三条经济走廊建设的时机、步骤和风险等。论文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5.
云南参与南亚次区域合作,应明确国家南亚次区域合作对云南的战略需求和云南自身发展的战略优势,充分利用云南的地理位置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政府主导性的政策优势。本文以南亚次区域合作为背景,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视角,结合南亚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主要问题及基本模式,对南亚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6.
在以区域经济集团化为标志的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新格局中,东亚地区作为世界经济中心之一,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得最为缓慢。本文总结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概述了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东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缓慢的原因,认为该区将以大区域的松散经济联合和次区域的经济集团化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37.
在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南宁市面临重大机遇。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使南宁市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经贸优势进一步凸显。南宁市要主动应对,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选取具有比较优势和带动力、易于操作的贸易投资、农业、物流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重点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合作商机。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健全合作机制;以优势特色项目为中心,充实合作内容;以提供政策支持为保障,优化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38.
10年来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这一综合开发机制在 8个重点领域开展了近一百个项目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互补性发展是开展次区域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激发动力 ;次区域各国政府加强联系扩大合作的意愿是开展次区域合作的主要驱动力。加强次区域合作 ,可大大缓解各方现有国土面积对规模经济的制约作用。我国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对策包括 :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发展模式 ;坚持以项目为主导 ,实行多目标协同开发。  相似文献   
39.
“欧洲校园”是一个区位概念,也是上莱茵地区的三国五校自发形成的次区域联盟。从自组织的视角审视“欧洲校园”的发展脉络与运作机制,揭示了其身份是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并逐步实现次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在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发展过程中,“欧洲校园”经历了从合作伙伴到欧洲理想、再到实体法人的三次身份演进,是一种从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的非线性过程。“欧洲校园”正式成立后,其运作方式表现为资源互补下的利益空间一体化、制度协同下的跨境流动一体化、经费统筹下的项目合作一体化。此外,“欧洲校园”的演进与发展,也得益于欧洲国家间的制度同构、边境地区间的非线性协同以及校园合作间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0.
前不久有幸担任了一次区域小学思品赛课评委,静心聆听了6堂不同年级、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思晶课,感慨颇多。小学思品新课标强调“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而我们的课堂更多的似乎仍是传统的教条式注入,虽然变换了一下形式,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让孩子看了许多图片、音像资料,可结果都是换汤不换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为孩子们准备了大量资料,让孩子接受信息而已。孩子的理解何在?孩子的独特感受何在?小学思品教学是否也应该尊重孩子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