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4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50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441.
石华毕 《内江科技》2010,31(6):23-23,25
以跆拳道和武术共同之"礼"为研究,认为两者具有内涵的一致性,即礼让、谦让、谦退、恭敬。同时指出跆拳道在实践礼节具有细致,一以贯之的要求,而武术则是淡化与"敷衍"。本文认为两者的"礼"在现代社会就是通过武道的修炼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继而培养习练者的道德修为。  相似文献   
442.
针对高校武术课的学生,从探讨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必要性出发,结合笔者的武术教学经验,提出高校的武术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武德的教育,并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武德教育的措施提出笔者的想法。  相似文献   
443.
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探讨武德的主要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武术教学中对当代大学生武德的培养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444.
促进人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核心职能。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对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操和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因此,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利用武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大学人文教育的内容,更为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5.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中华武德“内于己、外于人、合于众”的理论逻辑、现实问题与消解路径。研究认为,武德的理论逻辑是以内于己的“克己修身”为逻辑起点,以外于人的“仁者爱人”为现实追求,以合于众的“尚中贵和”为终极诉求的前后相续、彼此衔接的内在制约机制。当下中华武德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性克己修己的缺失,导致武德流于形式化;以利为导向的人际关系,导致武德趋向功利化;言行相诡的行为方式,导致武德趋于口号化。其消解路径为:加强习武者对中国武术“为己性”的深层认知;引导习武者树立“义利兼顾”的价值取向;推进“法德共治”的协同治理,为促进中国武术的健康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46.
通过对“止戈为武”公案展开字源学的考辩,认为:“武”字属会意字,“止”字作为“脚印”的象形字符,其原始赋义逻辑为“双止为行,单止为停”。故而“武”字的原义不排斥“止息干戈”的传统理解,并以“持戈”与“止戈”保持文化张力。武字的“止戈”命题暗含中国文化对于暴力的合理运用、规训和控制,也由此而“自性具足”地生发中华武德“勇-智-仁”核心结构。具体而言,其一,“以暴制暴”的“止戈”,生成武德首要前提之“勇”;其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止戈”,生成武德艺术品质之“智”;其三“有戈不杀”的“止戈”,生成武德德性伦理之“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