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9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艾山 《精武》2004,(9):36-37
清朝末年,一书生以而立之年初涉京津武界,从学太极巨匠杨澄甫门下,苦练太极功夫七年,之后撰写出一部《太极拳术》,一时声名鹊起,为世人瞩目。继尔又在上海创立致柔拳社,成为继杨澄甫之后杨式太极拳的  相似文献   
232.
唐龙  凌进 《中华武术》2003,(2):42-44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开始阅读本文、尤其是浏览本文的图片时肯定会感到格外惊讶——“这不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李小龙最后遗作《死亡游戏》吗?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画面是我们在电影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呢?!而且,与我们看过的《死亡游戏》(录像带、VCD、LD、DVCD、DVD)完全不同的是——在李小龙的身边居然又多出两个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33.
给年幼的孩子喂药,可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于新生儿,可能还好办一些,但到了2~3个月,喂起药来就困难得多。1岁后,恐怕所有的父母都使用过连哄带骗的“十八般”武艺,往往是以孩子大哭大叫为结局。经过服药的痛苦经历,孩子变得更加惧怕,喂药也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234.
于志钧 《武当》2001,(2):29-30
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的《中国武术史》问世了。这部书的编写,集中了一大批学院派武术专家、教授、学者参加,应该是权威之作。该书在前言中写道:“编纂史书,是个浩大的工程。溯源论今,实乃瀚海行舟,难免遗漏,偏颇之处。此乃抛砖之举,析引海内外武术界、史学界方家之玉。”本文作者武艺不精,读书不广,然而看到编纂者表示的诚意,本着为历史和今世负责任的意愿,知无不言,写此评论。评论仅为个人一孔之所见,但望今后有再修中国武术史者,能有所借鉴,幸甚。  相似文献   
235.
澄宇  健翔 《中华武术》2004,(8):9-11
1973年7月20日,伟大的功夫巨星李小龙与世长辞。给全世界热爱他的无数影迷、功夫迷留下无尽的遗憾。英雄猝然远去,传奇经久不衰。这位曾叱咤国际影坛和武坛的青年截拳道宗师,从此成为永恒的偶像。三十多年来,李小龙热潮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236.
刘文波 《精武》2003,(3):46-47
范瑞,字子英(1878~1961年),山西灵丘县王城庄乡跃之沟村人,清末民初名武家,新子母绵常藏拳创立者。  相似文献   
237.
刘津 《网络传播》2005,(3):36-37
新闻网站享有的原创权是一块潜力巨大的拓展领域.在与资金人员优势明显的商业网站竞争中,原创内容可以成为新闻网站的“独门武艺”.吸引忠实的访客群。  相似文献   
238.
武术的定义     
李连杰 《武当》2009,(10):1-1
练习武术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在这些日子里,我遇到过许多武术名家,并且看到过很多的武术风格,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以下是我本人对于一般武艺的看法,尤其是武术。  相似文献   
239.
大致自元明代以来,我国古典武艺体系形成了大枪独尊的传统,枪被尊为长兵之祖,吴殳在《手臂录》第一卷《枪王说》第一句开宗明义即说语云:‘枪为诸艺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程宗猷在《耕余剩技·长枪法选》说:世人尊枪为艺中之王,盖亦以长技无逾于此。枪法是一切武艺的至高点。大凡一位高品位的武艺家,总要在枪法上有些讲究,下场演练要拿大枪,不是花枪,这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一个显示学养、资历和身份的标志。对中国武术而言,这个传统的形成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代表了武人特有的人文精神,大枪的神勇全靠修炼功力做底,不然就是一根死木头,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240.
陈平秋 《精武》2007,(5):17-17
“出手不见形”是句武林老话了,懂武艺的人差不多都听说过,它代表了武术的极高境界,值得竭力追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洞悉它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