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83篇
科学研究   6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歧义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语言学家在运用各种手段尤其是西方的语法理论分化汉语组合歧义的过程中, 提出并发展了小类词、语义指向分析理论, 逐步完善了层次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变换分析, 引进了“格”语法、配价理论和语用学中的焦点预设理论, 推动了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研究,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汉语语法理论的可论证性和解释力向纵深发展, 从而显示出歧义分化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王金平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25-126
歧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主要讨论英语歧义的三种主要类型:语音歧义,词汇歧义以及语法歧义;另外,该文还从和修辞的角度对有意歧义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3.
2003年江苏高考数学考试结束后,众多考生和数学老师认为第一道选择题可能是一道错题。同年11月5日,12名院士用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数学是最容易辨别是非的”为标题以联合声明的形式向教育部提出质疑。这场“错题风波”也引起了我——一位普通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994.
汉语并列句中的NOC结构和由“是”或情态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省略结构具有三个共同特征:释义歧义、局部性效应及淘汰效应。这三个特征是英语等其他语言VP省略的典型特征。基于这三个特征,可推断汉语中存在两种类似于英语VP省略的动词短语省略形式:一是NOC可以分析为动词短语省略,VP省略;二是由“是”或情态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省略,VP省略。  相似文献   
995.
两个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任务,探讨句子语境中同形歧义词(homographs)歧义消解的过程以及激活和抑制机制的作用。结果表明:(1)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时,与语境一致的同形歧义词的主要意义首先得到通达,与语境一致的次要意义随后才被激活;(2)采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时,同形歧义词不适当的意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3)相对意义频率对同形歧义歧义消解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歧义的解析     
歧义的存在很容易造成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误解,成为交流中的瓶颈,导致交际陷入困境甚至失败。但是歧义的产生是有规律可寻的,因此只要对谈话的语境加以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997.
语言歧义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英语中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产生歧义的不同原因将其归结为四个方面: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探讨了排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英语结构歧义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的角度利用图形-背景理论对介词短语引起的结构歧义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歧义产生的认知原因,弥补了单从形式和功能进行分析的不足,从而为歧义的解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99.
研究歧义可以考察同一语言形式表达多种语义内容的可能性,考察表面相同的形式实质上的差异,进而深化对语言形式与内容的种种复杂对应关系的认识,本文从大量复杂的歧义现象中提炼出为数不多的歧义句式,研究其生成歧义句的条件,从而探讨歧义组织形成的具体原因,构成的条件及组合成分的配合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省略介词宾语是古人的语言习惯。一般情况下,省略介词宾语后的句子并不影响语义的表达。但有时古汉语介词宾语省略后,也会出现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