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318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在网络语言中有一种被学者称为"旧瓶装新酒"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引申和比喻两个角度探讨了这一现象,得出了网络语言中的许多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同音同形的词的意义实际上是对现代汉语词义在网络语境下的补充与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52.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生态环境及其现代意义”这个话题研讨的本身就很有现代意义。生态,指的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语文教学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它让我们思考当前影响着中学语文教育的各种有利与不利的因素.让我们思考着怎样尽己之能、尽己之力来为优化中学语文教育的环境想一点办法.做一点实事。  相似文献   
53.
在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二炉香》中,通俗的情节通过精致的比喻和意象而传递出了超越文本的深刻内涵,那就是作者对人性与生命更为深刻的理解——人是孤独的个体,生命是苍凉而无奈的,挣扎是徒劳无益的。  相似文献   
54.
文化一词,包罗万象,众多学者也对文化这一概念给予了不同的阐释。其中最受推崇的是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它的能力和习惯。”从符号学角度来看,社会文化是由各种各样的符号体系所承载的,整个人类文化就是人类共同的经验通过符号的创造和使用而传授、习得、积累并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加强生物教学语言直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记忆、兴趣、情感等方面,本文就如何加强生物教学语言直观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6.
夏衍的《包身工》里有一段字历来被人们引用和称道:“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样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的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迫着做工”。这段字在许多作中被认为是三个比喻,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应为两个比喻。  相似文献   
57.
论比况短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比况短语的构成形式,并对其中的两种常用格式"像......似的"和"好像......似的"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它们各自具有两种不同的构造方式,即"动宾短语十似的"和"状中短语十似的"。动宾式比况短语具有比喻性质,状中式比况短语不具有比喻性,并提出这两种格式都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同形异构现象。本文还从深层的语义结构入手,结合修辞格把比况短语分为比喻性的、比拟性的和猜测性的三类,对比况短语表示比喻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8.
钱钟书的《围城》运用了大量的“讽刺的比喻”(或称为“讽刺性比喻”)。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贬低性”、“双向性”等特征,其中多与女性有关。《围城》中的比喻和讽刺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典范,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59.
周勇 《教育艺术》2004,(8):45-45,48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同时也是思想教育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说服方法。其适当的形式、灵活的技巧、形象的语言,适合中国人的善于比附联想、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思想教育者在善用比喻、巧用比喻、活用比喻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的艺术性、可接受性、感染性,提高说服力。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