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55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33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世纪中西方文化始终处于一种较为紧张的对峙状态,这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化的基本背景,新文学的民族化在第一个十年取得的成功与此后所遭受的挫折均可以在此背景下得到解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中西文化交流环境必将进一步宽松,新世纪中国文学民族进化程也必将进一步加速。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席卷全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风潮让我们惊奇地看到了电视荧屏的全新表现。电视娱乐节目成为电视荧屏的新宠,承担起了电视媒介的娱乐功能。纵观这些年中国大陆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我们的娱乐节目在经历了单纯模仿港台和国外娱乐节目的阶段之后,节目的根基又回到了本土文化的土壤上来。从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两方面看,本土化是电视娱乐节目经营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以李季为代表的民歌风格派是在传统的古代诗歌和民歌风格基础上,根据新生活内容的要求和五四以来新诗创作的经验创造出的一种既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又能准确反映新生活内容的新形式,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诗派。它在叙事和抒情两方面都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芬兰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研究来阐述其民族化特征,并通过分析N ok ia公司与芬兰地方大学的合作来探讨芬兰高等教育的民族化、地方化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动画的形成与发展说起,梳理民族风格的一些元素,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利于民族风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老舍的创作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老舍的创作非常注意适应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和欣赏习惯,注意故事的曲折生动完整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塑造的性格各异的中国市民社会中的人物形象;老舍一生坚持使用充满生活气息的人民大众的通俗生动的口语进行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的情愫和民族特色;致力于通俗的大众文艺创作,力图抹去大众文艺与非大众文艺的界限,使所有的文艺都成为大众的,是老舍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的另一个突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向前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剧,“民族的“和“国际的“此消彼张,而“国际的“往往是由某一民族的发扬光大的,在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今天,我们应该在设计中融入民族的东西,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广大.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进行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当前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得音乐教育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在音乐教育理念中融合民族化思想,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是高校教育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文章针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化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化路径探索,旨在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分析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进而探索和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语言,具有深层次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影艺术可以真实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作品。从电影声音创作的重要性、声音创作与民族化、声音创作民族化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寻求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