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2638篇
科学研究   478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14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研究了绿豆幼苗经过不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的磁场作用后,采用氯化硝基氮蓝四唑(NBT)光照还原法,测定了绿豆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磁场处理诱导了SOD的活性,处理后的幼苗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SOD活性随磁场强弱和持续时间连续变化,在特定磁感强度或者特定持续时间时,SOD活性有一个极大值.可见适当的磁场激励可比较明显的增强绿豆幼苗的SOD活性,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72.
一、乙炔的不饱和程度比乙烯高,但乙炔却不如乙烯活泼从理论上讲,乙炔分子中含有两个π键,加成、氧化反应应该比乙烯容易些,但实际上乙炔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都比乙  相似文献   
73.
1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现行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80页“硝酸的氧化性实验”: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4mol·L-1)和浓硝酸(15mol·L-1),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浓硝酸和稀硝酸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验证铜片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同.该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以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4.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难点知识,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近年来我们发现,高考中有区分度的题目一般都会涉及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而且常以离子反应的形式出现,题目中会伴随陌生度较高的新信息和新情境,灵活度较高,是对考生能力的一种考查方式.攻克这一难题不能单纯靠背诵书上出现的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75.
氨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为-3,处于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关NH3与常见氧化剂(如O2、Cl2、NaClO、CuO、NOx)反应显还原性的试题频频出现,成了高考化学的热点.因而有必要对氨还原性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76.
电化学知识点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历年高考的热点,为使大家更好掌握该知识点,下面笔者以2010年各地高考试题为例作一分析,愿能够对2011年高考化学复习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一、2010年高考考点与试题解析1.基本概念的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是中学化学中两组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如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电解池则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再如原  相似文献   
77.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的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次数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能熟练掌握该部分知识.由于内容较多,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法来学习.一、金属单质1.钠、镁、铝的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78.
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考查,大纲中明确规定: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通过对物质的量、气体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达到一定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同时对有机化合物等物质中的化学键的键数、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盐类水解等知识加以综合利用.对此,对于常见的考查类型及解题技巧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79.
以能斯特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不对称型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完全的判别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该类反应进行完全的相关因素.对于给定的反应,主要受条件电动势和反应物浓度的影响.对主体物质微粒数减少的反应,宜在较高浓度下进行;反之,则宜在较低浓度下进行.  相似文献   
80.
由于Na2O2与Cl2(次氯酸的作用)一样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有机物氧化为无色物质,常作漂白剂,漂白过的物质很稳定,不能恢复原色,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漂白原理与高中阶段所学的SO2的漂白截然不同,SO2漂白是与有机物化合,使其成为不稳定的有色物质,漂白是可逆的,在学习过程中应严加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