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22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太行抗日民歌在创作时借鉴了许多优秀古典诗词元素,这些诗词元素的运用,使太行抗日民歌具有了更高的表现力和艺术欣赏性.文章将从形象寄托之比兴,遣词造句之对偶,填补音节之衬词,谋篇布局之复沓等四方面探讨太行抗日民歌中的诗词元素.  相似文献   
102.
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主要任务是沉浸于这些诗文,对诗文加以内化(了解和欣赏),而且注意记诵和积累,让经典成为自己文化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认识《诗经》,以及汉乐府民歌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是读懂古典民歌的前提,但是,要真正读懂,必须读懂古典民歌的绘画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103.
明代民歌常用茶来作为情爱的比喻,茶是婚姻的符号.明代茶区流传一种特殊类别的民歌,即采茶歌.采茶歌对茶区民俗有一定反映.利用明代民歌中有关茶的资料来研读明代历史有其特殊意义,这些材料真实地呈现了民间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04.
南朝乐府民歌是商业繁荣的产物,有着浓郁的商业风情。南朝乐府民歌反映了商业贸易的盛况,生动地再现了商人的生活和心理世界,歌咏了商人与妓女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  相似文献   
105.
文章在前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评估体系构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评估模型,并针对专家、居民和游客对桑植旅游开发潜力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应用,为桑植民歌及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根据鄱阳湖周边各种民歌类型进行比较性研究,从民歌的种类,旋法特点以及润膛装饰音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针对旋律发展与调式特点,以及具有地方特点的各种终止类型、独特的旋律手法等进行探析,旨在找出具有鄱阳湖地域风格的曲调特点.  相似文献   
107.
《维吾尔民歌元素与风格训练》课程是"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分为民歌语言、元素与风格和演唱实践三个子课程,每个子课程又分别由元素、乐律、乐调、音列和节奏等具体内容构成。教师要想教授好这些课程,除了熟练教学内容外,还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教学策略,比如:了解维吾尔民歌形成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对维吾尔民歌风格形成全面认知;运用典型的维吾尔舞蹈,调动学生的内在律动;民族乐器伴奏贯穿于学习始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注重培养学生理解民歌的曲调与歌谣的诗韵关系的能力;通过聆听训练学生对民歌整体风格把握的能力。这些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民歌风格,最终成为真正拥有双重音乐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08.
信阳本体民歌中的歌词含有许多语气助词,它们或长或短构成了民歌中的衬句。衬句作为民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音乐语汇,在运用最初仅仅是情绪表达的需要,随着衬句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程式化,就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有的在民歌中发挥着连接或舞蹈作用,有的主要体现为抒情功能,有的则是制造悬念,引起听众情感的期待。探讨信阳本体民歌衬句功能的多样性,便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信阳本体民歌音乐结构流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9.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抒情短诗的代表,它的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自魏晋以来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历来文人们对它的评价都极高,甚至被誉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既不完全同于诗骚和汉乐府的"天予真性、发言自高",又不同于汉赋的追求辞藻、生僻险怪,开创了古诗才情并重,以气驭才、以才达气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0.
在归纳总结前人对红、白、黑三类颜色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俄汉古老抒情民歌中颜色词蕴含的民族文化语义进行对比,揭示出俄汉民族对颜色认知的异同,展现两个民族在尊卑观念、审美意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方面的异同,从而加深对俄汉语语言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