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22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江西民间声乐,不仅在久远的年代抒发过劳动者的喜怒哀乐,而且在共和国的孕育、成长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江西民间声乐的兴衰与社会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的需求共进退,需求越强则其兴也勃,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民歌的蓬勃发展即是如此;若无强烈的现实需求时,则又回归民间的自娱自乐、自生自灭的状态。这对江西民间声乐发展路径的选择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坚持"守本知变,发展创新"的原则,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把江西民间声乐这一生态文化资源运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992.
论桑植民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植民歌于2006年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桑殖民歌在各个不同时期都彰显出自己无穷的魅力。它的艺术价值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有关部门加大了保护与宣传的力度,特别是把它作为张家界旅游文化精品来打造。对桑植民歌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望桑植民歌得到更多音乐工作者的关注,更深入地研究和传承桑植民歌,使之成为张家界旅游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993.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南北朝民歌成就颇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南北朝民歌对诗人创作的题材、审美情趣、语言表达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以全景式视角对六朝湖北民歌产生和繁荣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深入、独到的分析、评价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5.
东阳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简短,优美动听,素为群众喜闻乐唱。它是音乐宝库中一串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996.
正歌曲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满怀期待且饶有兴趣地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新歌,当达到会唱或基本会唱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有所衰退,这一阶段笔者称之为能唱、会唱阶段。显然歌曲学习达到会唱是不够的,还应在"味"字上做文章。"味"即趣味和韵味,也就是对歌曲进行感情处理。这一阶段是歌曲教学走向深一层次——表现和创造,也是推动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力的源  相似文献   
997.
早年学中医,知“外邪”侵袭人体可致不少疾病,如外感发热。诊治中,需查清致邪的原因,属气虚型的,则补气固表,再辅以祛邪解表;属血虚型的,则益气补血……而西洋医学则不以为然,发热,分明是炎症,必先找出炎因子:才能对症下药。邪为何物,无从理解。  相似文献   
998.
教材:苏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下)第二单元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1.欣赏《北风吹》《小白菜》《青羊转》。2.创作旋律短句。教学目标:1.在聆听音乐演唱作品以及读谱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999.
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过程,遭遇到了传统文化根基与现代文明间的冲突,多样化保护与传承的需要和选择性保护与传承的无奈,传人的逐渐衰微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漠然。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设置原生态民歌表演专业,紧扣其地方性与职业性特质,把握好保守与开放的关系、培养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中必定会有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000.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冲动,也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是中国爱情文学的源头,陕北民歌也是以歌唱爱情而著称的,二者在主题趋向上存在着共性美——尊重爱情、崇尚自由的生命美。由于二者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背景,所以体现的美感是不同的。《诗经》体现的是优美,而陕北民歌更多体现了一种悲壮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