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80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论明代蜀学家任瀚的学术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明代任瀚的学术、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任瀚学术由博采百家到学宗程朱,最后“反求六经”,作为一种学术实践则由任瀚开其端。晚年尤精研易学,深有所得,为明代易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任瀚工诗,诸体兼备,言必有物,体现其政治、史学等思想;其教育思想因人造就,注重实用。由此可见,任瀚是明代中期“蜀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53.
儒学的危机引发了北宋学者的文化忧患意识,他们出于维护儒学权威、阐扬儒学价值的目的,对经道关系、汉唐经学以及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审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们的尊儒、崇道、宗经等意识比汉唐儒者更为强烈;二是出于“卫道”的目的,对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审视;三是在提倡经世务、重义理的同时,对汉唐经学进行了反思与批评。但是,北宋学者对儒家经典的新观察不是为了损害儒经的权威,而是为了强化经典与“圣人之道”对社会生活的支配作用,重建对经典、对儒学的信仰。他们虽然对汉唐传注之学有过激烈的批评,但并不否认传注对于理解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北宋学者通过对传统经学的反思与批评,促进了经学变古和儒学革新,使儒家经学走出了汉学,构建了宋代经学的基本特征,为儒学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4.
西汉作为经学意识的深化期和经学的完成期,儒家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形成了经学化的思维方式。这决定了西汉《诗》学阐释主体的思想视野,其实就是一种经学视野,即从经学角度对《诗》进行符合礼教及其意识形态的阐释。正是在这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经学视野中,西汉《诗》学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55.
56.
57.
58.
《两汉全书》包含的经学著作,第一次向世人完整展示了汉代经学著作的现存状况,这为我们全面了解和研究汉代经学学术,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料和必备参考。  相似文献   
59.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及其研究。就范围而言,一般以传统的文、史、哲性质的学术为限。其类别,根据内容和用在今人的实际,参照前贤的分法与说法,当分为蒙学、小学、经学、史学、子学、文学六大类。其发展历程,始于先秦而终于清代,但历代重点有所不同,主要体现为先秦百家之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国学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经验,其独到的思维、博大精深的内涵、志存高远而立足现实的终极情怀和圣贤境界,是我们完善自我、和谐群体、报效祖国、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贡献人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相似文献   
60.
廖平的早期经学备受肯定,而中晚期经学思想历来多为负面评价,或曰“越变越奇”,或曰“经学终结形态”,评论者多从意识形态角度视之为旧的思想形态和学术范式的没落.若将廖平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近现代学术思想大背景重新看待廖平的中晚年经学思想,其中晚期经学思想应对古今中西之争,并为中国哲学主体性建构付诸努力.观照廖平首尾一贯的孔经哲学体系,其新经学转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