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7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90篇
教育   18123篇
科学研究   2531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590篇
综合类   1252篇
文化理论   232篇
信息传播   3988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849篇
  2014年   1603篇
  2013年   1566篇
  2012年   1831篇
  2011年   1913篇
  2010年   1794篇
  2009年   1839篇
  2008年   2083篇
  2007年   2027篇
  2006年   1604篇
  2005年   1570篇
  2004年   1269篇
  2003年   1326篇
  2002年   1035篇
  2001年   902篇
  2000年   620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61.
丁枫 《中国档案》2005,(12):53-53
英国国家档案馆发布2004—2005年工作报告和审计报告 近日,英国国家档案馆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04—2005年工作报告和审计报告》,介绍了国家档案馆在2004—2005年的档案工作。其主要工作有:1.成功地实施了《信息自由法》。他们收到了1200个属于该法律范围内的咨询,对99%的询问在要求的期限内作出了处理。2.废除了文件必须满30年才能公开的规定,按照《信息自由法》于2005年1月开放了5万多份文件。3.方便公众前往国家档案馆的文件查阅室。  相似文献   
962.
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新闻工作者都知道,所报道的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一个记者愿意拿自己的新闻生命来开玩笑。但是,新闻真实却未必是法律真实。新闻事实作为证据出现法庭上时,你很可能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场面。  相似文献   
963.
新闻官司,是由新闻引起的是否构成侵权的法律诉讼。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当代中国的新闻官司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索赔标的从小到大,公民或法人同新闻媒体打官司的法律纠纷频频发生。因此,我们不能不正视它、重视它、研究它,目的是:避免新闻官司;化解或打赢那些找上门来的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964.
在报道政法系统的题材时,发现有的记者和通讯员常有用错法律概念的现象,引起法律工作者的质疑,使当事人产生歧义,也易使报道对象名誉受损,给读者造成法律误导,影响宣传效果。笔者多年担任公、检、法、司等战线记者,从来稿中发现用错法律概念的现象不少,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65.
报社党委、编委会始终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从严治社、从严带兵,提高采编、经营队伍素质,提升报纸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不懈地狠抓干部职工的理论路线、政策法律纪律、群众观点、知识、新闻业务“五个根底”,在创建报社“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66.
我国宪法没有出现“舆论监督权”的字眼.其他法律、法规也没有对舆论监督权的法律定义.一般而言,舆论监督权包括言论自由、表达自由、新闻出版自由等方面。舆论监督权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以及整个社会必备的权利.只有具备了这一权利,人民才有可能发表自己的各种主张,政要官员等公众人物才有可能受到真正的舆论监督,才能揭露、防范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96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计算机磁盘、光盘等材料为载体的电子件。由于电子件修改后难以发现修改痕迹,使得它的法律凭证作用产生了问题。作为新的档案形式,电子件能否具有原始凭证作用,能否作为法律凭证?在些笔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68.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闻单位争发独家新闻。一些匿名消息源已经成为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重要的线索提供者。然而,正因为其“匿名”。一旦遇到新闻侵权官司。在法庭要求提供证人证言的情况下。匿名消息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国众多涉及匿名消息源的新闻侵权官司,尤其是对两起案例的研究。分析媒体在此类侵权案中屡屡败诉的原因.同时对匿名消息源的保护提出四点司法建议:摒弃实践操作中举证责任不明的现状。明确举证侵权责任的四个要件,将证明责任与主张责任严格区分:对侵权行为的认定明确“基本属实”标准.并将“实际的恶意”纳入我国的法制原则:采用西方国家的“免证特权”。或对有关匿名消息源证据不公开举证;将新闻侵权官司管辖权移至中级人民法院,实行级别管辖。  相似文献   
969.
《新闻实践》2005,(10):59-59
9月9日,中国经济信息社副社长梁相斌(右)与路透社北亚地区媒体业务总监何洁珠正式签署了代理路透社新闻图片协议。这是路透社154年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法律的框架下签署的对外合作协议。新华社将按照有关规定对签约的外国通讯社的新闻图片进行剪辑和翻译。  相似文献   
970.
一、新闻自由和隐私权新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是通过传播媒介表现出来的言论、出版自由。它是指公民和新闻传播媒体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搜集、采访、写作、传递、发表、印制、发行、获知新闻或其他作品的自主性状态。”①同时,新闻自由和媒体为公众关心和讨论社会问题提供传播必要的信息,公众言论通过新闻媒体得以会聚和讨论,各种信息得到交汇和比较,形成公共舆论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