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紧扣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选择、积累资料。比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许多有关傣族以及泼水节的知识。课后,他们或者通过书籍,或者上网,还了解到其它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服饰等相关民俗知识,对我国各民族风情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学生通过阅读《少儿百科全书》,认识了更多课本以外的天然指南针;学习《吃虫的植物》时,学生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找到了猪笼草和茅膏菜吃虫的原因,还了解到其它几种吃虫的植物。学生在查找、选择、积累资料和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树立了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意识。  相似文献   
62.
高岗有一个隆重而欢快的传统节日——豆腐节。春节期间,我终于到高岗村参加了向往已久的豆腐节。这天,我穿上雨衣,往口袋里装了许多豆腐——是用来砸人的。  相似文献   
63.
李怡  田佳 《云南档案》2005,(3):35-36
<正>“傣”,意思为“自由”或“人”。按分布地区有“傣那”、“傣雅”、“傣绷”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金平等地。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德宏、西双版纳和金平三种方言,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20世纪50年代经过改进,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傣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献方面有千年的傣文文献,包括“贝叶经”和著名的傣历;叙事长诗《召树屯与楠木诺娜》、《峨并与桑洛》等。艺术方面有优秀民间歌手“赞哈”动人的演唱;有优美的孔雀舞;动听的象脚鼓和铭锣;欢乐的泼水节等。  相似文献   
64.
【教材简析】 《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历新年一一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的喜悦心情。歌曲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的不同,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教学时应注意区分附点节奏,正确掌握歌曲中结束句“泼进心里开出幸福花”中带休止符的节奏。  相似文献   
65.
66.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一对欢喜冤家,因为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是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教学不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  相似文献   
67.
肖颖 《小学语文》2009,(1):104-106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组织,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语文园地三》紧承单元主题,安排了丰富有趣的语文园地活动,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68.
柳新菊 《班主任》2014,(3):41-41
下一节是我的数学课,按照惯例,我早早来到教室做课前准备。一推门,眼前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学生正忙着打水仗,好似过起了傣族的泼水节。只见有的学生一对一互相追逐,你滋我一下,我滋你一下;有的两三人攻击一人,被攻击的人已成了落汤鸡,仍乐此不疲地反击着。"滋水枪"就是他们的水瓶——尖叫饮料瓶。只见地面、桌面、墙面都是水,个个玩得不亦乐  相似文献   
69.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逐渐走向创新发展之路。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创新,通过优化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将语文知识直观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和黑板板书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内容和知识  相似文献   
70.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学习的过程,认为教学目标是丰富多变的,是不断生成的,教学追求灵活的秩序。语文课堂是灵动智慧的课堂,是凸现探究的课堂,是充满情趣的课堂,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趣味,应力求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情趣回归课堂。《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但要让学生感受泼水节的快乐,理解泼水节这一异域风俗的象征意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平等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