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8篇
  免费   2篇
教育   2879篇
科学研究   128篇
各国文化   78篇
体育   121篇
综合类   133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3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长篇小说<地债>时间上有大跨度,事件上有连续性,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新中国土地关系的变迁,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农村人物形象.但大跨度和连续性的内容压缩在30万字的篇幅内,不免有局促之感.几个主要"反面人物"的处理,亦有可推敲之处.作品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之内,还可以写得更开放些.  相似文献   
52.
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了东地中海地区的一个历史时代,打破了东西方的政治界限,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汇,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多元化和世界性的希腊化文明。它突破了城邦的狭隘性,体现出一种具有现实主义的文化精神,形成了一体化的世界倾向。  相似文献   
53.
54.
通过蒋子龙与谈歌现实主义小说世界的比较,进一步揭示二位作家的创作旨越,性格相异的艺术形象,不尽相同的风格及两种语言,两种观念,所反衬的时代变迁和作家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5.
新中国成立前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巴尔扎克从1914年开始传入中国,随着国内文学“土壤”的变化,受众层面的更新,现实主义文学的渐以重视,经林纾、周瘦鹃、穆木天等几十位传播者的共同努力,巴尔扎克著作及国外研究成果在我国的译介,取得了可喜成绩。至建国前,传播已初显端倪。文章在整理、归结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中国近现代文学流变的背景、传播者和接受者实际等方面对传播情状、特征及成因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6.
张平小说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它的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情怀、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含金量”和近距离的“纪实品格”。其《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抉择》、《十面埋伏》、《对面的女孩》都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都有大量的现实素材做基础。张平的小说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问题小说”,它不仅仅限于提出问题,而是要积极地干预现实,尤其重视对社会正面力量的褒扬和歌颂,充满了正面的激情,散射出积极的理想主义光彩。张平小说其实正代表着一种文学传统:为人民代言,为老百姓鼓呼。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秀的、源远流长的写作传统,如儒家的“文以载道”论,以《诗经》为开端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三吏、三别”,自居易的“惟歌生民病”,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赵树理的全心全意为农民写作、甘当“文摊作家”,当然,还有毛泽东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我们党后来的一系列类似的文艺政策等等。张平的小说创作正是这一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它的出现、成功,无疑是对文学领域那种远离“大众生活”的私人化倾向的有力针砭和拨正。代言传统小说,过去曾经步入公式化、概念化和庸俗政治化的歧途,而张平却未落窠臼,他的小说写作已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如自觉地融进了较多的自我、自主意识,把纪实再现同积极的理想观照较好地统一了起来,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张平的小说写作为文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性启示和参照,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价值启示和参照。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唐代现实主义杰出诗白居易关注妇女问题的诗作进行归类解读,从贫妇、宫妇、商妇、弃妇、征妇、歌妓等几类人中,审视中国封建社会复杂的文化环境,揭示出妇女充满崎岖和痛苦的悲惨命运,进一步分析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创作观。  相似文献   
58.
20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之一鲁迅,将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历史浓缩进了他的著作,在其《阿Q正传》中,通过小小未庄的博弈,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博弈模型,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提供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59.
在中国现代学史上,沙汀被公认为典型的地域小说作家。本从巴蜀地域呈现的角度,梳理了沙汀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探索,凸现了不同区域经历中,巴蜀地域化在其整体思想资源的存在及意义。  相似文献   
60.
丁玲是一位以现实主义为主而广蓄博纳其它创作方法的作家。她创作的基本精神是现实主义的,但在创作过程中却汲取了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技巧,并把它们创造性地交叉、融合到一起,消化到现实主义的肌体当中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世界,拓展与深化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