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30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10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非常鱼乐     
《垂钓》2001,(5):77-77
深秋的一天,我和几位老钓友去鱼塘过瘾。海边的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刚还好好的天,说阴就阴了,还刮起了五六级的东北风。水面浪花滚滚,浮漂根本立不住,几次以为鱼儿咬钩“拉黑漂”,可总是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42.
今年4月11日,细雨蒙蒙,气温24℃左右,空气格外新鲜,是钓鱼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43.
张顺成 《中国钓鱼》2001,(12):12-12
在河、渠、洼、淀等荒野水面中垂钓,与在人工养鱼池中垂钓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其自然环境更为复杂,水中的鱼全是野杂鱼,且多少不定,大小不等。因此,野水垂钓,要想得到较丰厚的收获,比在鱼的密度很大、个头整齐、品种较单纯的养鱼池中垂钓要难得多,对垂钓技术的要求也高得多,正因为如此,野水垂钓才更有趣味。多年野水垂钓的实践证明,掌握“灵、准、轻、快”四字很重要。  相似文献   
44.
在全民健身观念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少儿游泳培训班受到人们的欢迎,许多家长争先恐后为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加培训班,以达到增强孩子体质,掌握游泳技能,丰富课余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5.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1,(12):22-22
北京钓友何先生来信说:现在用两用竿的人很多,自己也打算用,所以希望了解一些两用竿使用的方法,请帮助。 以前,有些人将矶钓竿称作两用竿,现在厂家根据需要,专门生产供淡水垂钓用的各种不同长度的两用竿,它们的特点是比矶钓竿硬,比正宗海竿秀气灵巧。 两用竿在一定条件下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钓具,近几年我在垂钓中基本上都是使用两用竿,有一点体会,写出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Ig 《钓鱼》2005,(23):52-52
2005年10月4日回到家,急急地打开电脑,回复了众朋友的问候,又到《钓鱼》杂志论坛上浏览了一下。看着自己最近发的几篇稿件,不由地心中一动。细细回想,自己在垂钓的过程中,竞也“开发”出了几种特殊的饵料,由此得出条结论:因地制宜也能做出理想的饵料!  相似文献   
47.
川溪钓法因钓位、鱼种不同而不同。钓缓流浅水的餐鲦、马口、鲌鱼等快鱼,拟饵钓最有效。所用拟饵钓即昆虫状的毛钩,其形、色、味均要专门加工制作。拟饵钩无需另挂他饵,省时省事而有效。钓组为3.6 米或4.5米手竿,拴上齐竿线,结4-6 只小号毛钩便组成了串钩。脑线长6 厘米,钩距15厘米(目的是不搭缠钓钩)。插上辣椒形或纺锤形(适用于缓流钓场)中号浮漂,入水则可垂钓钓点水深1-1.5米为宜。若无毛钩用  相似文献   
48.
冰钓浮漂长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多选用通草制成,因为孔雀羽或芦苇受低温影响,极易破裂。选购时,注意漂体光滑无气泡,防止渗漏。漂尾的荧光漆一定要醒目,形状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风大,应选择稳定性较好的倒水滴形,浮力要小:细长漂更能准确提供鱼吃饵的动作。  相似文献   
49.
关新铭 《钓鱼》2007,(7X):30-30
钓鱼要静,人人皆知。正如《小儿垂钓》诗所言: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庙人。这便是钓鱼人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即垂钓时要屏气凝神、静若处子,专注浮漂形同坐禅。但是这只是垂钓中的一个方面。就是说,做为一个垂钓者,只注意静守(可称株守)是远远不够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50.
华扬 《中国钓鱼》2007,(6):27-27
阳光眩目就是阳光照射在钓域的水面上,通过折射发出刺眼的光芒,使钓鱼人无法看清浮漂信号的一种光照现象。怎样去正视和预防阳光眩目呢?你不妨采取以下方法。一、调整姿态。调高坐姿或站立垂钓,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阳光眩目,否则你就是低头眯眼也很难看清自己的浮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