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5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从复杂系统演化理论视角出发,基于企业创新系统的自组织特性,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思辨性地剖析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效应的涌现过程,并进一步构建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效应的涌现机理模型。其研究主要结论: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不同维度要素在自组织过程中发生选择、交互作用和变异三个阶段的自组织行为后,最终涌现出不同层次水平的匹配效应,逻辑性地揭示出两者匹配效应的涌现机理。  相似文献   
232.
论校长评价     
经过多年实践,校长负责制已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在许多地方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并涌现了一大批优质学校,产生了一些知名校长.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校长负责制的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让优秀校长脱颖而出,淘汰不称职校长,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校长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233.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分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实训三个模块,是培养电子技术基本应用能力的课程.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器件、组件不断涌现,以及电子线路仿真软件的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增加和变化,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课程开发中应贯彻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234.
焦印亭 《天中学刊》2008,23(1):74-76
徐渭是中国评点文学繁荣时期涌现出的文学评点家,其评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时代意义.通过对徐渭评批李贺诗的材料进行归纳分析,意在管窥徐渭诗歌评点特色及其折射出的诗学思想,并对其诗学思想产生原因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35.
大爱师魂     
人民教师,用爱和责任为学生筑起了生命长城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夺走了很多鲜活的生命,也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潸然泪下的人和事。谁是最可爱的人?谁称得上英雄的称号?除了橄榄绿和天使白,人们还会想到一群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人——人民教师。在灾难来临的一刹那,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学生们牢牢地把守住了生命之门,用生命诠释了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236.
在《系统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识记理论,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对“涌现性”较抽象的概念进行了讲解,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度和记忆,恰当地运用举例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37.
牟之渝 《海外英语》2012,(11):77-79
模因的生命周期以及模因生命周期顺利完成的条件带给英语写作教学新的反思。根据语言模因的周期特征,该文提出新的写作教学理念: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感受意并将背诵与心理涌现相结合进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238.
基于系统科学相关理论,聚焦平台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涌现性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构建模型,以企业、需求市场和金融机构等为主体,利用ISM解释结构模型构建开放式服务创新平台系统复杂单元关系图,基于复杂系统及其特征进行涌现性研究.研究发现,开放式服务创新平台的涌现性与平台自身的复杂性有着密切关系,平台主体之间通过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涌现出平台新的结构、功能和特征等.从而得出强化需求导向,集产学研创于一体;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扶持为辅;扩大对外合作,学习开放式创新新型模式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39.
王战平  白阳 《情报科学》2021,39(9):186-193
【目的/意义】群体智能涌现研究对于人们理解自然界规律,优化社会管理,推进知识创新有重要作用,网络 社区环境为群体智能涌现提供了研究和应用的新场景。【方法/过程】文章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从群体 智能涌现的现有研究内容,网络社区环境对群体智能的影响作用,网络社区中群体智能涌现的类型,以及网络社区 群体智能涌现应用场景几个方面对网络社区群体智能涌现研究展开梳理总结工作。【结果/结论】现有针对网络社 区环境下的群体智能涌现研究侧重于网络社区群体智能现象的分析和解读,但少有对其深层次的成因、动因等方 面的研究。未来可继续深入理论探讨并拓宽其在颠覆性技术识别、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公共危机管理等领域展 开实验应用研究。【创新/局限】本文的梳理工作对于全面了解群体智能涌现在网络社区环境中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但受现有相关应用研究数量上的局限而难以对网络知识社区群体智能涌现应用研究方面给予更丰富的佐证。  相似文献   
240.
借助生态学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基于“哈尔滨文旅舆情”的典型案例分析,对数字技术环境下的舆情研究及其本土化实践进行观念和价值层面的检视。文章着眼于社交网络舆情的生态学解释与数字化的动态社会情境之间相互关联的机制,归纳社交媒体平台架构下社会舆情的演化动力和基本逻辑:社交网络的圈层化是舆情空间的基础结构,呈现出生态性的层片形态和独特的生态位格局;对数字时代舆情的理解应当实现从“出圈”到“涌现”的视角转换,从整体而非局部把握社会舆情生成的可识别模式和客观规律;平台“可见性”已成为支配社交网络舆情生成和演化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