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教育   7756篇
科学研究   963篇
各国文化   134篇
体育   664篇
综合类   463篇
文化理论   70篇
信息传播   1857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845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930篇
  2011年   1055篇
  2010年   854篇
  2009年   904篇
  2008年   1029篇
  2007年   775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569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事件”终于在2008年6月29日随着周正龙被批捕和若干当事官员被处分而告一段落。尽管此后,关于部分官员行政责任担当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但事件本身的真伪之辩已经终结。不管法律或行政责任的认定以及各种诉讼纠纷今后会以怎样的形态演变、收场,“华南虎事件”本身的意义都远远超过了结果。本文并不致力于探讨该事件所折射的法律方面、管理体制方面或濒危动物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仅就其涉及的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82.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已由当初的纯科学问题,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政治、经济、外交问题。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立场分歧严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国家利益,如何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是传媒界应当深思的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的焦点近年来,国际舆论每每说到气候变化加剧的原因,都会揪住美国和中  相似文献   
83.
一篇关于湖北某县委书记先进事迹的正面典型报道,刊发后却被认为是"过头"了,引来一片争议乃至非议①。已经持续评选了七年的《新闻记者》杂志"年度十大假新闻",2007年度因为评出了一篇报道典型人物失实的"正面"假新闻而格外引人关注,该杂志也以"正面  相似文献   
84.
韦星 《新闻爱好者》2008,(11):78-79
曹丕于其文学理论文章《典论·论文》篇末感慨说:“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①从这段总结性的文辞看,汉魏之前的那些希望自己有所建树的仁人志士,在其人生历程中,皆有所紧张与惧怕,怕被冷漠无情的时间完全抛弃。那么,在现代文学史册留下盛事美文的朱自清先生,在与时间打交道的人生过程中,是否比千年前的古人多了些胆识与从容?  相似文献   
85.
尽管中国电视剧的诞生日是1958年,但其真正的成长和发展繁荣却是和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行进的。在这三十年中,我国电视剧生产数量从七十年代末的每年十几部、几十部的数百集发展到近年来的几百部上万集,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成为了电视节目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节目品种。电视剧已然成为我国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文艺样式。值此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在新的制度背景、市场环境和文化语境下对我国电视剧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巡礼式的梳理和描述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行者践     
张敬民 《中国广播》2008,(12):16-19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广播》约我写一篇成长亲历,伏案静思,掰指细算,突然醒觉自己在新闻战线上竞也摸爬滚打了整整30年!这真是个巧合,居然我个人的成长历程有幸与祖国飞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步。  相似文献   
87.
现任天津市文联主席的冯骥才,是当代著名大作家.他创作的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曾经感染了国内众多的读者.特别是他写的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通过对一百个普通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心灵历程的真实记录,从不同的侧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真相.但是,由于他的疏忽,这篇作品的出版和再版,却为他惹来两场著作权官司.这两场官司,前一场他没输,最近的一场,却意想不到地输了.  相似文献   
88.
中国田径协会给你打电话说下午有个通气会,你准点到了,发现你的同行装满了一屋子;你希望能单独跟某位人士聊聊,他沉吟半晌,说提这样要求的还有几位记者,关系都不错,要不就一起谈了吧……当今的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体育记者,最大的感受恐怕就是采访的难度日趋加大:任何一个事件,都会同时有几家甚至十几家、几十家媒体同行到场采访.为了应付众多媒体记者,一些机构或单位这两年纷纷设立了"记者接待日"或"开放日",统一接待记者.记者采访,从以前的单打独斗,更多地演变为群体采访:场地是公开的,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公开的,接受采访的人的回答也是公开的,哪一个环节都不再有私密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报道的同质化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同一事件,各家报道大同小异,读者看了索然无味.那么,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做出独家新闻吗?又如何能做出独家新闻?作为一名体育记者,笔者想结合同行和自身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9.
节日存在的意义无非有二,一是提供休整放松的机会,二是让人有一个思想上的停顿,或纪念,或思考。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在这个暖融融的深秋,我们试图把一些关怀和思考传递给奔波在路上的同行。这是对记者故事的聆听,是与新同行的坦诚交流,是对新闻从业状况的关注,也是媒体人对专业自律、实践社会责任的思考。有喜悦,有忧虑,有痛苦,更有信心和勇气。记者节快乐!因为我们同行在新闻的路上!  相似文献   
90.
贾瑞军 《青年记者》2006,(22):29-30
新闻定义的产生脱离不了它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本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中西的新闻定义为对象来分析其存在的客观依据,对新闻定义的存在环境进一步认识,探讨新闻定义形成的规律,从而促进新闻理论研究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