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探究学习作为《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已进入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视野,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有的教师由于对理念理解的偏差,片面认识探究学习,出现流于形式、本末倒置、效果偏差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2.
绩效考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键绩效指标法。通过对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提炼出最能代表绩效的若干关键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的模式。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它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假设就是一句管理名言:“你不能度量它,就不能管理它。”所以,使用这种绩效评估方法时一定要抓住那些能有效量化的指标或者将之有效量化,同时,要抓住关键而不能片面与空泛。  相似文献   
123.
论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唆犯的性质问题,刑法学界争论由来已久,本文立足于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在回顾理论界关于教唆犯性质问题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刑法总则第29条关于教唆犯的规定,着重从教唆犯构成犯罪、对教唆犯刑事责任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二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4.
我国现行刑法在教唆犯这一问题上,完全承袭1979年刑法的规定,只是在法条排序上由原来的26条变为现在的29条。现行刑法对教唆犯的这种定位极易导致在刑事司法中对教唆犯的定罪与量刑无所适从。为解决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困惑,应在刑法分则中将教唆行为单独规定为教唆罪,并以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设定不同幅度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125.
于俭 《教师》2010,(27):115-115
如果用天鹅的成长历程来比拟一个人的生命轨迹的话,那么丑小鸭长成天鹅的经历就如同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指标。然而,受种种教育积弊的影响,不少幼儿存在着在知识技能方面片面发展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6.
正面教育论     
当前,有一些教育者片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他们把正面教育等同于真善美教育。由于片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努力使教育  相似文献   
127.
学练内三合意气力,我对此中的力,曾经换成一个劲字,自认为高明,其实是对拳技的片面理解。由于把懂劲的惭悟过程简单化了,才出现了这种换字偏差。练就意气力内三合的结果,是促生内劲的增长,把锻炼的结果,与意气要素平列为意气劲,显而易见,首先是概念上的划分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8.
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然而,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美育育人路径出现错位,使之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具体表现为:美育偏向外在功利,而无视内在价值;美育走向庸俗,而不再渴求高雅;美育趋向片面化,而忽视人的整体发展。鉴于此,中小学美育改革势在必行,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使美育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实现从外在功利向内在精神价值的跃迁,由庸俗走向高雅,从片面迈向全面。循此路径,美育才能回归本真,有效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9.
最惠国待遇是美国在华主要特权之一。本文对1840—1911 年美国在华最惠国待遇条款的演变, 它的适用范围及影响, 以及它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地位作了论述, 有助于深化对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0.
《股市动态分析》编辑部:你好!我此文的主题是:不要片面理解均线的交叉信号。2009年第一期《股市动态分析》刊登的小黎飞刀先生的文章另附有这样的说法":30死叉60日均线是熊市来临的第一个信号,60死叉120日均线熊市第二个信号,最后的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