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2篇
教育   711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当前对外汉字教学大体可以分为"先语后文"、"语文并进"、"语文穿插"和"单独开设汉字课"四种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可以利用汉字构形知识来强化教学效果。由于现阶段我们对现代汉字构形理据度缺乏总体认识,因而利用其进行汉字教学势必会受到局限。对外汉字教学现状要求我们对现代汉字的构形理据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2098个形声字为研究范围,选取可以统摄10字以上的51个部首及其下辖的1781个形声字为研究对象,进行汉字构形理据度分析,得到的理据度接近0.8。这样高的理据度若不在对外汉语字词教学中加以利用,是忽视了汉语、汉字的特色,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52.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与任意性的关系问题是语言学的根本问题之一,延伸到了语言符号的各个方面,不仅表现在句法层面,也表现在词汇层面。在词汇层面里又涉及派生词和单纯语言符号。而对于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的争论焦点最终集中到了单纯语言符号上。该文以马秉义教授提出的原始语根假说理论来分析解释单纯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的由来,由此说明语言符号的本质是理据性的。  相似文献   
53.
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病毒、局域网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下载、登录等。三是网民在网络上聊天时使用的语言,如美眉、菜鸟等。”(刘海燕《网络语言》)由于目前第三类词语大量出现,且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类词语进行集中讨论:以大量网络词语为例,试着分析网络词语的产生方式,阐明其产生的理据。  相似文献   
54.
现代汉语是没有明确界限的连续性语言,词语归类划分不清,词缀范围不断被扩大。词语模具有造词的灵活性、能产性特点,采用词语模概念能较好地解决词语是属于词缀还是类词缀,抑或两者都不是给语言带来的困扰,更符合词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55.
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丰富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给事物命名的一种重要方法。动植物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生存伙伴,从转喻的角度研究侗语中的动植物名称可以反映出侗族人民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本文从动植物的形貌、色彩、性别、生存环境、生长特点等方面分析侗语动植物名称词汇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56.
英汉语言中都有一种称为"中动结构"的特殊句型。"中动词"作为中动结构的重要表现手段,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拟从属性、条件、成因等方面,分别对英汉中的"中动词"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从认知角度探讨"中动词"的形成理据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57.
汉语词汇系统中存在这样一类特殊的语群,它们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指代人体的组成部分或某个器官,实际上却是用来指代某类人的。本文以这类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从分类、该语群产生的途径、结构、理性意义的理据性和色彩义五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揭示这类语言单位的特性。  相似文献   
58.
本文主要对媒介传播中英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翻译及翻译方式进行研究,对外来词的语素构成及语义语用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现代汉语词汇发展中,英语外来词对其演变的规律、内部结构演变机制以及语用理据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9.
二简字探析     
建国后的第二次汉字简化运动以失败告终,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二简字与标准简化字之间过于复杂的对应关系影响了文字的表义明确性,二简字理据性的削弱及简化方式上规律性不强等因素,注定了二简字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从原始语根假说出发,以英语为例重新审视语言符号的理据性与任意性之争。原始语根假说是马秉义教授近30年汉英对比研究的重要成果,认为所有语言符号的起源都是有理据性的,语言的发展有其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那些在语言符号演变、发展、衍生的过程中被任意性掩盖,逐步弱化甚至消失了的理据性并不能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