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2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0篇
教育   26819篇
科学研究   1829篇
各国文化   161篇
体育   813篇
综合类   573篇
文化理论   135篇
信息传播   1410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501篇
  2015年   878篇
  2014年   2560篇
  2013年   2418篇
  2012年   3086篇
  2011年   3632篇
  2010年   2932篇
  2009年   2826篇
  2008年   3493篇
  2007年   2172篇
  2006年   1447篇
  2005年   1213篇
  2004年   660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这次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要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融合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重新赋予它应有的魅力。而要让这种“回归”落到实处,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共同运动的过程,充盈着浓厚的生命色彩。制约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前,就品德课堂教学所反映的现状和新课标所强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2.
死亡是现代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题材之一。郁达夫对死亡题材具有异乎建党的偏爱:他的小说有近三分一的作品涉笔死亡。他的这些写死亡的伤口在学史上独放异彩,有着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其偏爱死亡题材的原因是:首先来自独特的生命体验;其次是中国古典学降外国感伤小说的影响;最后,追求忧郁,感伤,注重悲剧效果的审美情趣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3.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说由两部分构成: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体现工人的本质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主动性与受动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其中,自由自觉的活动构成为人的本质的主导方面。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含有批判的、实践的、革命的实质及动机,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本性或价值性的完美的统一。同时,揭示了自由自觉活动的内涵,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性是人之存在的本体论的终极构成。  相似文献   
64.
艺术是生命的必然产物 ,生命的奔腾突进是艺术的内核 ,生命的活力与动感流泻到艺术品的每一个角落 ,艺术品的构造成分和组织方式是动感的 ,是生命的舞蹈  相似文献   
65.
我借用"生命工程"这个概念来描述一部书籍的开发与营销活动,是基于对出版人责任的认识和对出版业价值的理解.一部好书是有生命的,这生命的内核是著作者创造的,而我们出版人对于这部书稿的选择、编辑、整体设计和制作、宣传、促销、销售等一系列的运作,与遗传科学生命工程实验中孕育、培养新生命的过程有某些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66.
从人的生命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析了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特点,并指出体育教学的实现就是基于人的生命活动。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有利于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体育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7.
梁遇春散文的生命意识是矛盾的,作家既希望生命具有火一般的形态:自然、自由、热烈.像流浪汉那样享用生命,又无奈地看到生命理想的坠落——“梦”的残破、“泪”的干涸和“笑”的变形,其生命意识染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68.
69.
1986年的东京,一个十多岁的女孩拉着一个早就藏好的行李箱,穿着深蓝白底的水手制服,悄悄地搭上了开往机场的巴士,当时她身上只带着几万块日币,但对一个孩子来说已经很富裕了,还有几天就是毕业典礼,但她却不愿再等待。  相似文献   
70.
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创作者赋予作品发挥某种功能的潜力 ,而接受者则实现这种功能 ,使文学作品获得真正的生命。因而 ,文学鉴赏是鉴赏者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审美再创造和心灵再创造 ,其深层的本质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直接观照 ,是对人类生命主体的深刻体验。正是这种对生命的体验与不懈的追求 ,才使鉴赏者产生深沉博大的审美快乐而走向审美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