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05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547篇
教育   18401篇
科学研究   5027篇
各国文化   162篇
体育   490篇
综合类   1302篇
文化理论   545篇
信息传播   3312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901篇
  2022年   639篇
  2021年   738篇
  2020年   716篇
  2019年   676篇
  2018年   363篇
  2017年   629篇
  2016年   981篇
  2015年   1492篇
  2014年   2957篇
  2013年   2208篇
  2012年   2126篇
  2011年   2300篇
  2010年   2023篇
  2009年   1852篇
  2008年   2105篇
  2007年   1463篇
  2006年   1070篇
  2005年   930篇
  2004年   690篇
  2003年   627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沙乡年鉴》是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的代表作,利奥波德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在《沙乡年鉴》中,他将生态伦理思想通过对荒野的观察和描绘表现出来。利奥波德一生的荒野经历是其伦理思想诞生的基础,他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伯灵顿市的一个德裔移民家庭,1909年获哈佛大学林学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在  相似文献   
992.
993.
这是1910年作者弗拉季米尔·克拉夫季耶维奇·阿尔谢尼耶夫(1872—1930)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曾以《旅途日记摘抄》为名,在报刊上发表的系列游记性文章。至1921年结集成书出版,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这本名为《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生态文明经典书籍就一直在沙俄、苏俄乃至今天的俄罗斯和世界各地流传。书籍出版不久,其清新自然的文笔,准确生动的描述和发人深思的感悟,就引起高尔基的关注,他为它的表现力而入迷,而倾倒。他认为阅读阿氏作品,"会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994.
徐威 《世界文化》2013,(8):28-28,29
一V·S·奈保尔,著名英籍印度裔作家,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特立尼达岛的一个印度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毕业后定居英国,与拉什迪、石黑一雄并称为"英国移民文学三雄"。奈保尔的作品多为描写印度、非洲等第三世界的人的生存状况,表现后殖民时代的世态人心。多元复合的文化背景,使其在东西方两大文化间徘徊,作品  相似文献   
995.
卢风 《华夏文化》2013,(2):21-24
文化分析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用文化分析的方法,可以证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此处所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其涵义与广义的"文明"大致相同,是历史学和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或"文明"),指人类超越动物生存方式而创造的一切。学界通常认为,文化有三个维度,器物、制度与观念,可大致对应我们常说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个维度始终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之中。  相似文献   
996.
董波 《华夏文化》2013,(4):26-27
江南的古镇,曾是一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节点,至今仍保留着较多的乡土文化的历史遗存,从中不仅可以追寻地方文脉足迹,更可借以窥探先人处理人居环境的智慧,启迪我们今日之建设。  相似文献   
997.
陈其弟 《寻根》2012,(1):130-135
什么是“洪武赶散”? “洪武赶散”是明朝初年江苏南部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一般称作“洪武迁徙”。先是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在苏州建立根据地,自称吴王,与朱元璋抗衡。四年后张士诚兵败被俘,自缢于金陵。  相似文献   
998.
卢风 《华夏文化》2012,(2):21-24
一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都以中央大国和文明中心自居。但“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国人彻底丧失了民族自信心。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批知识精英在反省中国“落后”的原因时,追究到了最深层次的根源——文化根源。他们认为,以儒家思想为灵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腐朽的、没落的,不彻底“打倒孔家店”,  相似文献   
999.
民俗艺术的交流与传播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民俗艺术只有在传播中才能永葆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从传播生态的角度切入对民俗艺术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可拓展民俗艺术理论研究的视阈。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要立足于对民俗艺术生存状态与发展变迁的思考,将传播生态理论运用到民俗艺术各方面的分析中去,研究传播与民俗艺术间的共生、互动关系,进而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民俗艺术传播过程中的生态特色与魅力。这需要从研究对象及意义、研究现状的梳理、研究方法与视点、可行性分析四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