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58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化学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实践,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产生正确的认知。教师必须要具有这方面的意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库",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生活化的教学需求。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的难度大大降低,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和动作进行记忆,知识的掌握效果也可以得到很好地保证。  相似文献   
62.
邓欣 《贵州教育》2011,(18):39-40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的教学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生通过听说、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总结等获取知识与技能、掌握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在教室空间里,课程资源是有限的。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其思维和学习活动从课本课堂中走出来,增强物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理...  相似文献   
63.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在作文教学中,大量的写人、记事的习作,其题材的源泉就是生活。实践表明,真情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作文的前提。要想丰富写作的素材,就应指导学生融人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平时的习作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动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陶冶情操,体会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64.
“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中的问题和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品德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自身道德实践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65.
董雪峰 《考试周刊》2011,(40):69-70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要使新课标真正落实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十六年的数学教学,有苦、有甜,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我有付出,有思考,也有了不少的收获。下面就讲一讲自己这几年来摸爬滚打得出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66.
以前我家儿子除了老师的话,谁的话都不肯听。现在我们之间能聊很多话题,像朋友一样。这真要谢谢这些节假日作业啦!和孩子一起做作业,我感觉自己也学到很多知识。我没有多少文化,以前从未想到过我  相似文献   
67.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  相似文献   
68.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与尝试。然而在充满生活化的课堂中,我们也不可忽视数学课堂的严密性与思维性,不能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来冲淡“数学味”,应努力寻找“生活化”与“数学味”之间的平衡点,让“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回归数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69.
魏定坚 《体育师友》2011,34(3):10-11
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个性一般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良好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的影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0.
仲月娥 《考试周刊》2014,(71):109-109
义务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与实际相背离的旧的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它主张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