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45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52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范紫云 《传媒》2018,(15):67-69
社科领域图书出版一直是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其市场占比较小,读者规模也不固定.笔者采用BAV模型对社科图书领域品牌"甲骨文"的成功进行品牌资产分析,挖掘其品牌的优势与不足,由此探讨了社科领域出版商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12.
博客     
刘长铭的博客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ucmbjsz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为精神之依托正是经典之价值所在。精神无可依之枝者,有如飘离失所、无家可归之人,何谈幸福?如果说,技能乃生存之必需,而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以往被释作"阜"的字,主要有■等四种形体。关于"阜"字的解说,或以为象土山,如《说文解字·阜部》:"■,大陆,山无石者。象形。凡阜之属皆从阜。■,古文。"段注:"象形者,象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层絫而上,首象其高,下象其三成也。"现代学者或以为象阶级类建筑,如徐中舒(1989:1507-1508):"古代穴居,于竖穴侧壁挖有■形之脚窝以便出入登降。甲骨文自字作■等形,正象脚窝之形,作■者乃其省体。"此外李孝定(1965:4129):"■■象山之阪级峻峭崚嶒。"此显然糅合二者为说。结合字形与甲骨文用例,我们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全面。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是殷代文化的宝库。由于其时步入文明社会不久,在这宝库中储存着众多远古文化的信息,为我们探索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资料。比如关于艺术的起源,学术界就起源于劳动还是游戏,长期争论不休。学者可曾想到,能否在甲骨文中找到解决的契机?下面,拈出一个"舞"字,看它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证据。舞,甲骨文有三种字形:、、。这三种字形的源头都在。,象人大步往前走;,象盛物之器,即篮子、箩筐之类的竹制品,装满物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作为上古时代的真实镜像,蕴含着深厚的华夏民族精神。本文通过研究位于中原地区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拓片所记载的内容,来说明甲骨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具体表现为甲骨文里的"自然崇拜"观对后代"天人合一"思想数千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远古结绳记事及其所用符号,应该是标明文字发生的萌芽状态,直至黄帝时期"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说明我们的先祖已告别原始状态的生活,进入了文明时期。我们今天普遍说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为什么呢?因为依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确实如此。但笔者认为似有不妥之处,从文字发生学的角度讲,甲骨文作为殷商文字的代表,它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古  相似文献   
17.
阿基米德     
田翔仁 《时代数学学习》2006,(10):F0004-F0004
中国古代数学源远流长,早在半坡时代(5、6千年前)的刻痕数字符号已初步形成10进制,殷商甲骨文(公元前1600年左右)已在一至十、百、万的数名及简单运算。  相似文献   
18.
吕雪萱 《档案天地》2016,(4):22-23,46
笔者在十几年老照片的收集中,发现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老照片,记录了如今已消声匿迹的民风民俗、各种行当和物件等等。透过这些泛黄、甚至是残缺的老照片,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探寻他们的生存轨迹和来龙去脉。剃头挑子一头热街头巷尾揽顾客剃头业的兴起是在满清入关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今各类书籍数量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出版的图书有18万余种,其中流传至今的有8万余种。辛亥革命至建国前,出版的图书约10万余种。建国后至今出版的图书约200多万种。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中“之”的用法十分丰富.通过对甲骨文中“之”的用法的讨论,说明殷商时期还没有出现第三人称代词,“之”是个表示泛指的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