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859篇
科学研究   8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由于CCD本身的散粒噪声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采集到的信号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失真和变形,存在许多“毛刺”,不利于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本文采用3次B样条小波对原始信号进行分解,对分解后的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最后重构得到平滑信号。本文最后给出了对比试验结果以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2.
肽核酸作为反义核酸类化合物,能与DNA和RNA以序列特异性方式结合,在基因研究等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设计了可用于核素标记的组-半胱-尿、半胱-尿-组、组-半胱-胞等肽核酸单体分子结构,进行了借助于G03程序的初步理论计算,得到了单体结构分子能量、可能配位点的电荷布局、偶极距、立体结构等参数;研究结果显示,所设计的这些单体分子具有可与金属核素配合的住点,且其结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3.
孙天山 《新高考》2008,(7):60-62
溶液中各种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同时也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它涉及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等知识。本文通过典型例题剖析,总结概括不同类型的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954.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是不正确的,因为电荷不能单独移动;在导体或一些溶液中,真正移动的是带电荷的粒子,如自由电子、离子。  相似文献   
955.
本文引用了 2 5篇文献 ,从材料表面能、材料表面的素疏水性、材料表面的电荷状况 ,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和材料表面负载活性因子五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暨从这个部分阐明了组织工程材料的细胞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956.
用高斯定理没法求出面电荷处的电场强度,因为高斯面是几何面,面电荷采用的也是几何面模型,当高斯面分割面电荷时,面电荷就不能视为几何面了.本文介绍了用点电荷迭加原理求均匀带电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得出球面上的电场强度为球面两侧极靠近球面点的电场强度的平均值,并且把均匀带电球面上电场强度的这一规律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957.
一、解题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都遵循“两守恒”、“一相等”原理,即“元素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其含义如下。  相似文献   
958.
文章主要研究了运动电荷在场中的受力具有相对性,并且随着观察者的参照系作不同的相对运动,电场和磁场的相对成分也有所不同,从而对运动电荷受力的具体性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9.
用相对论分波展开法研究了电子与12,16O和28,32S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以及12,16O和28,32S的电荷形状因子,其中核的电荷密度分布利用自洽相对论平均场模型来计算。数值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目前的理论是可靠的,计算显示12O和28S的扩展的电荷分布对于电子-核散射的微分截面以及电荷形状因子具有可观测的效应。  相似文献   
960.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 ,教材、教参对于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及决定因素做了较充分的讲解 ,但对于感应电动势的本质及原理并没有充分展开 .一些学生由于对此问题没有充分理解 ,提出了疑问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那么没有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那部分导体上的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针对这样的疑问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应从微观上来阐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本质及原理 .具体做法如下 ,愿与各位同行探讨 .为了使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现象有本质的理解 ,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阐述 :一、运动电荷在磁场中要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我们知道 ,通电导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