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4724篇
科学研究   231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100篇
综合类   113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1977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476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文章认为,于良芝领衔合著的《拓展社会的公共信息空间》是一篇真实可信、论据充分、论点明确、意见中肯、视角新颖、思路创新、论证得力,逻辑性强、令人折服的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02.
我国网民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其中初中生占37.9%,高中、中专和技校生占25.5%,且有逐年向低学历、低收入人群扩散的趋势.这样的网民结构,使得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比如占网民多数的年轻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存在着一种发泄和游戏的心态,以“愤青”的面目出现,激情澎湃、口无遮拦、全无理性可言.而真正的民意则是一种理性的、严肃的民意,它兼顾了国家策略与社会诸方面关系等因素.因此,网络民意并不能真正体现民意,如果让网络民意支配一切,就意味着主流群体意见的缺失,就意味着真正民意的消解.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介绍了国际知名媒体记者对调查报道的最新思考和对新技术的运用,如数据、地图、区块链等,并探讨了调查报道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4.
姚琦 《出版广角》2018,(15):70-72
在传统媒体主导的时代,建构真实主要是根据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意向形成的,是实现新闻真实性的最典型的方式.在融媒体时代,对话真实逐渐取代建构真实,成为当前实现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带动了新闻传播主体和样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5.
长期以来,新闻学界和业界一直将真实视为新闻的生命。众多的研究者从理论、实践以及哲学等视角对新闻真实性作出了许多探讨,也为我们提出了众多的关于新闻文本的真实建构的原则。本文运用经济学中"弹性"的概念,阐述新闻文本和客观事实之间存在的弹性,以及我们如何将这种弹性张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而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6.
毕虹 《视听》2018,(11):94-95
电影《年轻的维多利亚》中主人公的服装造型一方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另一方面又以外在的艺术形象传递着内在剧情,并诠释了导演的创作意象。本文通过对影片中主人公服装造型特点的总结和创作方法的分析,对这个艺术形象的角色定位、镜头表现等进行解读,以探讨在历史剧的服装设计中如何把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创造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照阅读教育理论工作者周彬的《叩问课堂》《课堂密码》《课堂方法》,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质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通过对"兰考火灾事故"的新闻报道以及评论进行文本分析,探索主流媒体、商业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在实现报道真实,塑造拟态环境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9.
如今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写作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明显。"千篇一律"体现在题材内容、抒发感情等方面高度相似,且不够具体,没有自己的特点。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探讨的即为培养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写出自己个性的方法,具体包括在作文题材选择、对人物事件的具体分析描写和抒发的感情中讲求具体、真实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0.
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课堂上的空洞说教和严厉监督让学生缺少“心理安全”,学生学会了奉承、迎合。教学中,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呈现内容,忽视情感的引发,忽视价值观念的引领,将认知从情与意中剥离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