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声乐是情感的艺术。本文从情感特征、以声带情、声情并茂、情真意深等方面阐述了声乐艺术的情感体验,提出声乐艺术要重视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2.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写作教学讲起理论的东西照本宣科是可以的,而且还能讲得天花乱坠,但是学生在具体写的时候,却是云里雾里一头浆糊搞不清东南西北,所以,写作教学就成了大家所谓的难点。如果你是一个爱好写作的老师,经常搞点豆腐块之类的文章,那你一定知道其中的渠道,这样你还坚持高谈阔论吗?不会的,绝对不会的。作文的方法有很多,方法用好了皆能有佳作诞生,那么在这里我就随便谈谈一两点吧!  相似文献   
63.
本文是沿《荷塘月色》的文脉透视潜意识的运用,挖掘其中蕴含着的真意,即从“美的完满的本质”层次来赏析这篇“美术文”,解读文中美丽景致与鬼趣之观等不调和所产生的动荡及感情的强烈对抗一渴求宁静的希望与执着现实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仅就意思表示错误效力所涉及到的三个问题略作探讨。当产生用语错误时,通过意思表示解释,对法律行为的客观文义予以矫正,使之体现出表意人的真意,并按矫正后的文义发生法律效力;在产生重要错误场合,本文探讨了不允许表意人行使法律行为撤销权的几种情形;最后本文还对传达错误的效力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5.
叶圣陶说:“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文言文教学尤其如此,所以在教授李密的《陈情表》之前。笔者就确定了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力争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读出文章中的真情、真心、真意。  相似文献   
66.
肇银  雅健 《江西教育》2010,(9):26-27
九江市鹤湖学校名片 概况:学校创办于2008年8月,是一所隶属九江市经济开发区的九年一贯制义一务教育学校。创办两年来,先后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安全校园、江西省“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九江市校园管理四星级学校、九江市文明单位、九江市素质教育示范校。  相似文献   
67.
《送行》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英国漫画家、作家比尔博姆。第一次读这篇作品,老师和学生都会问:作者到底想说什么?作品对勒罗送行这种行为到底是褒还是贬?而且正因为对作品真意的理解不一致,其中的许多描写大家看法竞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68.
袁勉 《广西教育》2009,(19):31-31,3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而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习惯按老师设计好的内容、格式去写,结果写出来的作文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言不由衷,甚至说假话。  相似文献   
69.
古人云:“文以情动人,人因情而动.”只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动人,才有生命.离开了真情,无论你的文章词句多少优美,构思如何巧妙,都不足以打动读者.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所以,小学生的作文无论是写事、写入还是描景,都要带有一定的感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0.
张卫华 《考试周刊》2014,(98):41-41
<正>泡几杯淡茶,放一段音乐,捧一本半懂不懂的教育理论书籍,放松心情,看一段,歇会儿,想一想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常为语文教学深度和进度纠结:讲浅了,讲少了,怕学生没吃透,考不好;讲深了,讲多了,怕时间来不及,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如何既能达到深度,又能赶上进度?于是许多教师带领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狂奔,眼中只有文本教学目标,就如登山一样,有的人只想山顶的风景,从不观赏一路的春色,真到了山顶,才发现不过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