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送行》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英国漫画家、作家比尔博姆。第一次读这篇作品,老师和学生都会问:作者到底想说什么?作品对勒罗送行这种行为到底是褒还是贬?而且正因为对作品真意的理解不一致,其中的许多描写大家看法竞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82.
这首诗写于新中国诞生后的一个月。十月十九日,又值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当此历史刚刚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来纪念伟大的鲁迅先生,这引起了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深沉遐想。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你来我往有如匆匆过客,——优的、劣的、好的、坏的、崇高的、卑鄙的、有功的、有罪的等等,都不免在人民胜利的审判台前,一一被判决。诗人正是站在这一历史高度,以对待人民的态度为标准,以鲁迅和与之相对立的那些丑类为着墨点,为我们展示出一幅浓缩的富于哲理的人生图画。  相似文献   
83.
郑板桥力创新,反对拟古,摹古,强调气、神在艺术中的呈现,突出主 体的创造力,他画论的主要美思想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崇尚“真气”,“以造物为师”;二、求“真意”,“会心得神”;三、“胸无成竹”,得“真趣”。  相似文献   
84.
《师德风采录——首都师大人情真意切话师德》是《北京高等教育丛书》之一,它将首都师范大学建校50多年来各个阶段的师德先进人物,对师德的理解、感悟、追求、实践和取得的效果展示出来,从中能使人们深刻体会到学校师德传统的魅力和其中所传承的高尚师德精神。  相似文献   
85.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小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觉苦恼,总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即使写出了也缺少感人至深的东西。他们把写作文叫做编作文,一个“编”字,很难有真情,当然也难以感人。再者,很多人把写作当作神圣的东西,总是把作文放在神坛上,好像可望却不可及,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编写作文从神坛上拉走下来,贴近生活,写我们周围的事,把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说的通过文学语言把它写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自己的真情打动读者。教学中如何使文章感人呢?笔者认为应着眼于“情”,从内容的真情人手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86.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散文家。在其散文作品中,《背影》、《春》、《荷塘月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绿》被节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并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影响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对朱自清散文特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朱自清的散文,让我们的学生更有收益。下面结合《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文章,就"情真意浓、精美缜密、清秀纯朴"三个角度,对朱自清散文的主要特色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7.
如果问一个老师:"你愿意要一个学习好的学生,还是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我想每一个教师的回答都会是"学习好的",因为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我们身负的责任首要的一点就是教给学生知识,并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学习上不努力或学习差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常常  相似文献   
88.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北宋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省)人,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爱好文艺,结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从事金石书画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她擅长诗文,词的成就  相似文献   
89.
陶渊明的诗表现出冲灵隽永而超迈的韵味,也有超脱世俗的佛老思想的色彩,体现出相对的和谐与稳定,呈现出一种柔曼的气氛;其表现语言冲淡自然,毫不雕饰,有一种让外观完全消融于内在含义的倾向,甚至追求一种得意玄言的境界,使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以“三层级解读”理论,尝试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展开古诗教学。学生通过设计标点和转折词,感受诗歌浅白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来实现释义层面的读懂。通过陶诗常见意象的互文对读,感受其对理想生命的追求,实现解码层面的读透。通过迁移鉴赏陶渊明的其它诗歌,进一步感受其特点,实现鉴赏层面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