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1篇
教育   470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王璐 《收藏》2014,(9):94-96
我国石刻历史悠久,上起秦汉,下经明清,直至当代。不仅品种繁多、数量巨大,且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拓是保存石刻文献的一种传统方法,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它产生于南北朝,成长于唐代。极盛于宋元明清。由此产生的碑帖拓本是承载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  相似文献   
42.
在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壁立着一方驰名海内外的东汉摩崖石刻,这就是我国汉代三大著名摩崖颂碑"东汉三颂"中保存最完整的《西狭颂》。《西狭颂》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刻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它刻在一块崖体凹进,表面平整的石壁上,长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篆额,  相似文献   
43.
自古以来,今北京房山区西南40里处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央矗立着一座挺拔秀丽的奇峰。因其山腰常现雾霭缭绕的白云,故名“白带山”;后来,由于此山上的9座洞窟中闭藏着4196片隋唐石刻的佛教大藏经,故该山又被人们称为“石经山”。  相似文献   
44.
上世纪1910年代,德裔美国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 1874—1934)多次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涉及领域囊括玉器、瓷器等大量中国文物。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劳费尔对古代石刻和拓本的搜集。这些藏品中,有些是石刻原件,国内包括亚洲学人罕为一见;有些即使是拓本,但也与今拓存在很大差异,毋论尚有大量属于孤本。目前劳费尔的这些石刻和拓本都藏于美国芝加哥富地博物馆。本文举例论述了几种劳费尔所藏石刻的文献价值,期望引起学界对于域外所藏石刻文献的重视。  相似文献   
45.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城乡建设档案室在参与编写<县城乡建设局志>时,对阜新海棠山普安寺摩崖造像雕刻文化艺术进行了初步考察.阜新市城建档案馆为发展阜新地区旅游事业,对该项目又一次进行了考察,已将两次考察成果材料立卷归档,并著书立说为旅游事业提供利用.对于方法、步骤等具体做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6.
麟游访古记     
宗鸣安 《收藏》2009,(5):105-107
大约七八年前,我读到了一本前辈访问嶙游县的日记,所记虽已过去了六七十年,但其笔下麟游古老的县城、绵延的九成宫遗址、神秘的摩崖石刻、蜿蜒的山岭以及茂密的树林,无不深深地吸引着我,由是心中便萌生了想要去麟游访古的念头。  相似文献   
47.
李德寿 《收藏》2009,(3):141-141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罗汉的形象最早是由印度传人我国。罗汉一般是出家比丘相,头部无须发,身着袈裟,全身无装饰,或坐或立,是藏传佛教各类造像艺术中最为朴实无华的,人们将其视为精进、觉悟、吉祥与力量的象征。  相似文献   
48.
江华西佛桥,俗称七拱桥,位于县城沱江镇老城区之东南面的沱江上。沱江,即古萌渚水、大深水,长沙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古地图上有载。横跨其上的西佛桥历史悠久,传说神奇,即有档案存史又有口碑相传。据江华清代石刻档案记载:“西佛桥邑侯车公莼村倡建石桥普资利济公豫章人也特名西佛以志公德大清光绪二十三年仲秋月建光绪二十四年孟冬日成”、“邑侯车公德政惠迈乘舆阁邑绅耆士民仝颂”。  相似文献   
49.
《柳州师专学报》2017,(6):81-85
1949年以来,我国学者对石刻整理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诗文研究方面涉及较少,研究欠深,成果不尽如人意,亟需下大力气予以强化。学者们可以通过国家立项、地方立项研究等方式,全面、广泛、深入地进行专项专题研究,切实解决此前石刻诗文研究普遍存在的碎片化问题,以促进石刻诗文的更好研究与充分利用,促进全国学术与经济社会的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50.
《宜宾学院学报》2017,(7):107-112
石城山岩墓石刻浮雕多达300余幅,跨越历史时空近800年。丰富的石刻艺术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僰僚人、彝人和汉人多民族和谐发展、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其写实造像风格与独具特色的装饰图案相结合,充满了艺术魅力。研究石城山岩墓艺术石刻,旨在为民族和谐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