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4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运用扩展的环境生产技术函数,分析FDI、经济系统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工业化水平对中国碳足迹强度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分析检验证实,结果表明:流入FDI规模与中国碳足迹强度呈现U型关系;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以及研发投入加强都将改善中国对外开放经济系统的环境生产技术;工业化进程加剧了中国的碳足迹强度。基于此,从改善中国碳足迹角度提出低碳发展路径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2.
文章立足国网物资供应链绿色转型要求,以电力物资专业物流运输为切入点,围绕物流运输碳足迹开展低碳物流体系研究工作,以期打通电力物资运输碳足迹数据感知传输链路,实现全口径物资运输监测,推动物流运输信息交互实时化、运输资源可视化,助力物资供应链生态低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3.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居民消费碳足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会娟  耿涌 《资源科学》2012,34(3):494-50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碳足迹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北京市2007年居民消费直接碳足迹和隐含碳足迹的特征。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碳足迹总量约7993万t,约为农村居民碳足迹总量1195.55万t的7倍。其中城镇居民碳足迹以隐含碳足迹为主,农村居民碳足迹以直接碳足迹为主。从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构成来看,城镇居民以食品、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为主,分别为35.2%,14.1%和13.8%;农村居民主要以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为主,分别为32.4%,21.9%和12.3%。此外,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交通和通信碳足迹增加明显。最后针对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碳足迹的特征,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4.
利用黑龙江省2002-2016年水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与单位面积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改进的EKC模型,研究了农作物产量与碳足迹产量之间是否存在的协整关系,并对二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与单位面积产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二者之间呈“波浪”型曲线形状。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单位面积产量与单位面积碳足迹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产量变化会导致碳足迹变化,而碳足迹变化并不会引起产量的改变。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农资产品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寻求新兴技术是实现农作物生产低碳发展的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35.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我国未来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它有利于促进我国工业产业转型,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促进我国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6.
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博  穆月英 《资源科学》2015,37(1):175-183
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研究对构建低碳蔬菜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命周期法和多目标灰靶决策模型,利用2013年实地调查数据对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总碳排放中以间接碳排放为主,来自工业的投入品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原因;2总体上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光合作用碳汇大于总碳排放,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3大棚优于温室,但两者的总碳排放均小于光合作用碳汇,对生态环境均具有正外部性;4各地区碳足迹的优劣顺序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平谷区、延庆县、密云县和怀柔区,且前四个地区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推进低碳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7.
周常春  袁茜  车震宇 《未来与发展》2011,34(8):39-42,51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旅游新理念,是旅游业持续发展追崇的方向。本文在分析低碳旅游内涵的基础上找出研究的切入点,导出旅游碳足迹的概念及其在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的测算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测算出旅游者行为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碳消耗量,强调降碳的重要性;并最终提出了实现低碳旅游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8.
王晴  徐建华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9):122-134
[目的/意义]每个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与环境息息相关,图书馆亦不例外。通过考查国外绿色图书馆发展动态,以期为图书馆的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提供理论参考和行动指南。[方法/过程]采用内容分析和案例解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对照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全面地评述和分析国外绿色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结果/结论]目前,国外绿色图书馆的研究内容分为绿色图书馆的概念、建筑及相关、资源与信息系统、管理与服务、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与政策等6个方面。针对现有研究的局限及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4个方向:影响因素与理论模型、能耗测算与环境审计、管理政策与评价标准、组织协调与协作机制,以期为绿色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39.
文章首先对2009年的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接着研究了1971-2009年中国碳足迹的国际比较,继而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了1971-2009年中国碳强度和人均碳排放的国际比较情况.  相似文献   
40.
《软科学》2014,(9):124-128
运用LARS算法实现Lasso过程,从12个因素中筛选出显著影响因素,并得到其权重及标准的参数估计模型。结果表明:能源结构是形成碳足迹的主要动因;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能源强度是影响碳足迹的显著因素;城市化水平、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碳足迹转移状况、清洁能源比重、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是影响碳足迹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消费水平对碳足迹的影响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