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12.
刚毅(1837-1900年),字子良,晚清满洲镶蓝旗人,以笔帖式累迁刑部郎中。谙习例案,曾任江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山西巡抚等。光绪二十年(1894)召授军机大臣,补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工部尚书、协办人学士。反对戊戌变法尤力,政变后曾监斩六君子。义和团起,清廷令刚毅、赵舒翘驰往近畿解散,但其复命之时则汇报朝廷谓义民可用,于是有抚团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13.
周陶富 《当代学生》2014,(12):40-41
正[宋]李清照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①。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②,丞相作吏部侍郎③,侯年二十一岁,在太学作学生④。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⑤,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⑥。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纟束⑦,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⑧。日就月将⑨,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⑩,多有亡诗、逸史11,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12。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  相似文献   
14.
蒋倩 《语文知识》2010,(4):104-105
校订本《册府元龟》是目前最方便读者的读本,经名家分段标点,条理清晰,嘉惠学林。但因为成于众手,时间仓促,在校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字的讹误阙衍等,对阅读研究《册府元龟》颇有妨碍,文章考察了《册府元龟·掌礼部》中关于"三礼"的引文,就其中问题参核众书列出校勘记十一条,以求对《册府元龟》的阅读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正清沿唐以来旧制,新皇帝嗣位不久即下令为前任皇帝纂修实录。有清一代,包括《满洲实录》在内,共纂成从太祖至德宗11朝的12部实录。虽然每朝实录的纂修背景、纂修过程各异,但在长期的纂修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分工明确、衔接有序、运作高效的纂修程序。本文主要运用相关档案资料,对《清实录》的纂修程序作一系统考察。一诏修调人择定馆址按惯例,新皇帝继位后便筹备为前任皇帝纂修实录,主要包括钦定纂修人员,组建预修队伍;阐述纂修意义,提出纂写要求;择定馆址,并着手进行腾移修缮。  相似文献   
16.
<正>(接第8期第24页)郑和被掳,在镇南不在昆阳巧的是,就在李根源写下"郑和故里碑"的几个月后,也就是1912年春,著名学者袁嘉谷先生前往晋宁昆阳镇和代村考察,在月山上找到了郑和为其父及祖父所立墓碑,经过对碑文记载文字考证得出:郑和出生于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宝山乡和代村。袁嘉谷《卧雪堂文集》第9卷《昆阳马哈只碑跋》说:"顾《明史》言和云南人,不知何县。岁甲午,苏君晓荃告余曰:‘昆阳和代村有和父墓碑,宜为昆阳人’。壬子访之昆阳,果得碑拓本于宋君南屏,碑高建初七尺七寸,广四尺一寸,计十四行,行二十八字,永乐三年端阳日,礼部尚书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4,(2):142-142
北京匡时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12月5日以19.9亿元圆满收槌。其中过千万元的拍品有24件,过500万元的拍品有79件,并出现了10个白手套专场。“澄道——中国书画夜场”不负众望,以4.15亿元的成交额成为本次秋拍的一大亮点,北宋刻本《礼部韵略》经20余轮激烈竟价后以2990万元成交,黄胄《巡逻图》拍出了4542.5万元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山西大学图书馆馆藏碑帖3 000余种,有许多不见于各家著录。其中有金代散佚诗文九篇,失收于《全辽金文》,迻录于此,以补不足,以增其美。  相似文献   
19.
君姓纳腊氏[3].其先据有叶赫之地[4],所谓北关者也[5].父今大学士、宫傅公[6];母一品夫人,觉罗氏[7].君初名成德,字容若,后避东宫嫌名,改名性德[8].以今年乙丑五月晦卒[9].卒而朝之士大夫及四方知名之士避于京师者,皆为君叹息泣下.其哀君者,无问识不识,而与君不相闻者,常十之六七.然皆以当今失君为可惜,则君之贤之才可知矣.君年十八九联举礼部,当康熙之癸丑岁[10].未几也,予与相见于其座主东海阁学公邸,而是时君自分齿少,不愿仕,退而学经读史,旁治诗歌古文词[11].又三年,对策则大工[12].时皆谓当得上第,而今上重器君,不欲出之外廷,置名二甲,久之,授三等侍卫,再迁至一等[13].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处于一种特殊的秩序体制——“宗藩”体制中,这种体制是由几千年来传统的“夷夏之辨”思想衍生而成,但到了近代这种特殊的“宗藩”体制使中国失去了走向世界的契机,并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