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79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儿童通过语言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愿望,倾诉自己的感情,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总之,语言的发展与认知、  相似文献   
22.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需要。生活是听、说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离不开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首先要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学校、社会乃至家庭生活中,有许许多多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时机和场所。如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自己一天的生活,回忆一天中听到些什么,说过什么,在听、说的过程中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在教学第七册语文《购书谈体会》的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我让学生担任不同角色的演员,进行对话。在对话时,学生不知说什么,怎么说,即使说出来,也有明显的做作的感觉。针对此问题,下课后,我号召同学们亲自去书店购书,购书时观察书店的环境、售货员的所作所为,观察他们是如何接待顾客的,然后同学之间谈体会,最后在课堂上又进行了一次围绕购书展开的话对。  相似文献   
23.
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成为孩子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字眼。父母会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越来越多地源自于与伙伴的交往。孩子会因为交了一个新朋友而欣喜,会因为和好朋友闹矛盾而沮丧;出门时他会留意周围的同龄人,即使在家中独自玩耍也会想到他的朋友。  相似文献   
24.
在我国,存在听力障碍的人有2000多万,其中儿童占了1/10左右,尤其是7岁以下的孩子,约有8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2万~4万的速度递增。儿童听力障碍可直接导致语言、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迟缓,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从这个角度来讲,听力障碍已经成为儿童健康的杀手。  相似文献   
25.
我国的农村孩子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较少,社会交往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从而因感知的材料少而导致写作困难。我们知道,全部的写作来源于全部的生活。如果让农村孩子在写作上也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相似文献   
26.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性社会过程的需要,通过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已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行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全家几代人围着孩子转,久而久之,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的不良因素,从而造成孩子交往、合群能力差,大多孩子都不愿与人接触,自己的玩具、食物、用具等一律不让别人碰,班里的玩具、图书等都想全部据为己有,不愿和其他幼儿分享、合作。那么,应该如何使小班的幼儿学会和人交往呢?  相似文献   
27.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它包括谦让、互助、协作、分享等有益行为,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行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捐献等等。新的教育观指出:幼儿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受益的品质。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社会教育的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
赵红 《今日教育》2006,(8):38-38,40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儿童与同一年龄阶段的伙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具体表现为平等、合作、分享、轮流、谦让等。但长期以来,由于家长过分注重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健康投资而忽视了对其个性成长的关注、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形成了不良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倾向,与当今社会交往中所需要的“平等合作”原则形成了冲突,会使他们在交往中受到挫折。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和家长应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及与人协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2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这反映了当前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聋人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更应学会社会交往之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运用为聋生交往提供了合适的平台,一方面网络为学习交流提供了宽松的交际与组织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的交流,还可以克服手语与口语造成的交往上的不便,以书面语言的形式更快更直接地与人交往。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从文化和文学角度探讨唐代倡伎的生存状况及其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着重分析在“特重科举”的唐代社会背景下,倡伎与新及第进士的交往以及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