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芬兰政治理论家米卡·奥加康格斯认为当今生命政治研究领域存在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那就是福柯关于生命政治的历史论断几近成为不容置疑的学术权威。他的《论生命政治的古希腊起源》一书正是对福柯生命政治历史视域的再审视。该书不拘泥于生命政治的现代史梳理,转而着重对其进行知识考古,提出古希腊才是生命政治的真正起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性、婚姻、教育、健康等人口治理术的讨论,成为权力作用于自然生命这一生命政治安全机制的原始模型。该模型并不具有历史连贯性,早期基督教的传播使生命政治在古典时代晚期开始式微,直至中世纪与近现代早期才重回政治视野。虽然奥加康格斯的批判锋芒不及其他西方左翼学者,但他通过对生命政治历史的重访与追问,完成了一幅更加全面、立体的生命政治史图绘。  相似文献   
102.
米歇尔·福柯,是如此地不拘一格。在理性主义成为文化主流的时代,他把理性当作射击的靶心,游走于历史与人性的边缘,聚焦于“癫狂、犯罪和疾病”。《癫狂与文明》是米歇尔·福柯的博士论文和成名之作。透过他笔下的这样一部理性对非理性的压制与放逐的历史,我们得以看到日光下文明的背面——癫狂。  相似文献   
103.
长期以来对于技术监控的研究普遍遵循福柯“圆形监狱”的路径,将监控摄像头看作“权力的眼睛”,剖释背后的权力关系。本文旨在“忘记福柯”,超越“技术监视主义”,研究监控技术在异地亲情中的作用机制,为理解技术监视提供另类视角。研究提出“媒介化亲情”的概念,发现家庭智能摄像头在异地相隔的亲人连接中,扮演着亲情联结、远程照看、健康监护与数字记忆功能,生成一种深度媒介化的数字亲情。同时超越“媒介中心主义”的乌托邦式想象,提出“去媒介化亲情”的概念,指出智能监控摄像头为空间离身的亲人提供了云尽孝的媒介工具,却无法替代具身的陪伴,故此应该省思对“媒介化亲情”的习以为常,以至于将赛博亲情的“对空言情”视作具身亲情,反而忽视了应该超越媒介区隔,让亲人走出智能手机与监控摄像头的玻璃屏幕。  相似文献   
104.
"异托邦"是米歇尔·福柯以"乌托邦"作为镜像所构设的一种他性化空间,实质在于为空间复魅,将空间重新纳入哲学的论域内。从他对异托邦内涵及其功能属性的阐释来看,异托邦绘制具备离散与自反效用的多维拓扑空间。另类空间的解构策略挪用于文学的辖域内将对传统小说叙事程式的革新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一、祛除空间容器说,重视空间元素意义的再生产,特定空间场域自身会缔造与滋生新的文本意蕴;二、挣脱线性时间的因果逻辑,取道时间的共时化或空间化,增强叙事文本的开放性与叙事程式的异质化。  相似文献   
105.
李杰  芦娟 《历史教学》2007,(14):58-62
本文阐述了福柯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他的学术志向和思想来源的关系,阐述了福柯史学方法论的原则与表现,分析与评价了福柯史学方法论的特点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6.
话语、权力和主体--关于后结构主义者福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柯的话语理论,权力的多种运作方式体现得最明显、但也最难识别听地方就是话语,话语构成了一般的文化实践的基础部分。话语传播着权力的影响,在整个现代社会体系中,它们是权力的替代品。权力关系在生产真理的话语的时候执行了权利规则。“话语”的使用促使文学批语远离了传统对“意义”的追问,它使我们从方法问题转移到对功能的描述上,尤其是转向主体如何在社会话语和制度中被产生以及主体如何成为“主体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在其代表作《画像》中,乔伊斯通过主人公斯蒂芬的成长历程再现了19世纪末爱尔兰社会中家庭、学校与教会体制中的权力关系图景。该文运用福柯关于身体、话语、知识与权力等核心概念解析爱尔兰社会机构与体制的"权力策略""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对斯蒂芬的束缚与控制,透视小说中"规训与惩罚"的事件及忏悔的事件如何将以斯蒂芬为代表的爱尔兰青少年塑造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对《画像》福柯式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作者乔伊斯对爱尔兰社会的剖析与反叛。  相似文献   
108.
福柯在其著作《规训与惩罚》中,提出了微观权力学理论。他从微观视野出发,描述通过规训与惩罚两种技术将具有不易察觉的微观权力表现出来,进而讨论微观权力的运作方式、权力的技术、权力的机制问题。基于福柯的政治权力思想,从微观权力的表现形式、惩罚行为的历史演变和规训技术的运作方式等角度分析,试图考察微观权力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正当权力如何内化为群体行为,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充满规范性与模式性,从而达到社会政治层面的治理与支配。  相似文献   
109.
王小波笔下的"性"女性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文本中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形象,她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标新立异",且在福柯"快感、游戏以及个体的自由"的思想理念下,以"性"为追求自我的方式,作品呈现出她们在传统的权力控制、道德实践以及尊严被剥夺后各自的命运归宿。王小波想通过这样的表述来反对各种形式的压迫所形成的对女性的宰制,进而消解社会对女性的物化。这既显现了王小波对当时女性生存困境的怜悯及生存状态的反思,同时也是他对那个时代所呈现出的荒诞感的控诉。  相似文献   
110.
权力作为一个重要概念,一直为社会学所探讨和研究,但长久以来对于权力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能有普遍统一的认识。在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很多名家都从不同角度对权力进行过深刻的解读,这对后来很多学者理解和阐释权力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对韦伯和福柯的权力观点作对比研究,以发现他们各自在权力问题上所作的探索,从而力求在实质上对权力概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